澎湖群島:臺灣海峽上的島嶼歷史及對臺灣的價值

澎湖群島是位於臺灣海峽東南方的島群,隔著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望,距離約為50公里,與中國則相距大約140公里。島群共有大大小小64座島嶼,分布在南北約60公里、東西約40公里的海域間,其中多半為無人島,若再加上岩礁數量,則多達90多座。澎湖群島位於臺灣海峽,地處臺灣與中國之間,歷史上曾遭歐美列強覬覦,日治時代及國民黨政權時期也長期視其為軍事要塞,現在則成為富含觀光與歷史魅力的島嶼群,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澎湖群島與馬公市簡介

澎湖群島(以下稱澎湖)為臺灣海峽上的島群,全域歸澎湖縣管轄,將無人島與岩礁都算在內,面積共有141.1平方公里,不過乾潮時與滿潮時的面積差距頗大,乾潮時面積會增加2成。除縣政府所在地馬公市所處的澎湖本島外,尚有西嶼、白沙島、吉貝嶼、虎井嶼、望安島、七美嶼等島嶼,這些島嶼皆具有複雜的海岸線,總長超過300公里。

澎湖最大城市馬公市人口約6萬多人,而澎湖縣人口約11萬,換句話說,澎湖縣民泰半為馬公市民。馬公舊稱「媽宮」,得名自祭祀媽祖的澎湖天后宮,1921年才改稱馬公。

馬公市以港口為中心發展起來。日治時代曾作為軍港繁盛一時,設有海軍要港部,因此許多內地人(日本本土出身者及其子孫)居住於此,特別是馬公港對岸的測天島,為其群居之所。與高雄、基隆相同,當時澎湖被視為軍事要塞,全面禁止拍照與寫生。


馬公以美麗夕照聞名。於日治時代修整為軍事要塞,1923年4月23日,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也曾到訪此處。圖為馬公觀音亭夕照

此外,馬公城郊至今留有日治時代設立的軍人官舍,戰後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居住區,現在許多房屋重新作為藝術工坊開張,吸引許多遊客。


澎湖縣政府,完工於1935年2月11日,基石部分採用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