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 幽門桿菌抗藥性增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 14日發表新跨國研究指出,近年隨著抗生素使用量增加,使幽門桿菌的抗藥性提高,亞洲地區國家治病率低於 8成;並發現使用非質子幫浦抑制劑,除菌率可提高至 9成以上,足供亞太國家參考。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表示,多年前已有研究證實,幽門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有關;且也有多項研究顯示,幽門桿菌與胃癌有高度相關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因胃癌死亡的人口,約 2/3集中發生在亞太地區;在台灣,胃癌更列居 10大癌症死因之一。
為提供亞太地區國家關於幽門桿菌抗藥性型態的變化,選擇恰當的第一線殺菌用藥,台大團隊與澳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度等各國專家合組亞太幽門桿菌疾病聯盟,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 1990∼ 2016年期間對幽門桿菌抗藥性與第一線殺菌處方療效相關的刊登文章進行統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幽門桿菌除菌治療最常用的第一線殺菌處方「 3合 1療法」,在大部分的亞洲地區國家已低於 8成,且治療效果將愈來愈差。台灣幽門桿菌治療除菌率約 82%,相對算是優等生,但也需加強。
吳明賢說,第一線處方若要達到 90%以上,必須使用過去比較少用的抗生素;其中,非質子幫浦抑制劑是目前可提高除菌力、減少抗藥性的策略。
他表示,這項研究對於亞太地區幽門桿菌的防治有重要貢獻,研究持續進行中。研究團隊未來將探討各國在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不同,是否和幽門螺旋桿菌不同的致病性有關?也建議各國提出策略性的控制與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