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生巴黎聖母院舉行2019年大火後首次彌撒

2024年12月8日,在巴黎的聖母院舉行自2019年災難性火災以來的首場彌撒後,賓客目送神職人員離開首場彌撒儀式。

空氣中瀰漫著乳香氣息,巴黎聖母院星期日(12月8日)舉行自2019年毀滅性大火之後的首次彌撒。這一刻超越了宗教意義,成為巴黎韌性的強大象徵。

在傳統吊燈和現代聚光燈的輝映下,聖母院煥然一新。經過五年的修復,精雕細琢的石雕再現輝煌,標誌著這座地標重獲新生。

對天主教徒而言,這是幾世紀以來培育信仰的地方,也標誌著巴黎這座城市精神中心的復興;對世界而言,聖母院重啟是全球最著名文化遺產之一的重生。

彌撒活動既莊嚴又具有歷史意義。大主教洛朗·烏爾里希主持了上午的彌撒,包括為新的青銅祭壇舉行祝聖儀式。

彌撒儀式吸引2千5百人參加,包括在政治動盪中短暫喘息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神職人員、政要和少數幸運民眾;來自法國和世界各地的近170名主教、巴黎113個教區的牧師及來自這些教區的信徒,共同參與了這次活動。

馬克龍謹遵行法國政教分離的原則,未參與領聖餐。

巴黎聖母院從廢墟到重啟的歷程凝聚了非凡的工藝、近10億美元的全球捐款和堅定的決心。

彌撒結束後,信徒、神父、修女和其他賓客在大教堂內逗留,敬畏之情溢於言表。許多人在聖壇、洗禮堂和絢麗的玫瑰花窗前拍照留念,既喜悅又充滿崇敬。也有人跪在聖徒專用的小禮拜堂祈禱,體會自火災以來未能感受過的靈性時光。

星期日晚些時候,聖母院向公眾開放了彌撒儀式,提前訂票的幸運者得以參與。美聯社報道,這場儀式的門票在25分鐘內被搶購一空,凸顯了聖母院歷久不衰的吸引力。

公眾在遠處觀看

星期日上午,塞納河岸設置的公眾觀賞區聚集了數百人,他們希望從遠處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儘管寒冷的雨天可能抑制了親自前往的群眾人數。

退休工程師克勞德·朗克萊農在公眾觀賞區觀看,他表達了敬畏及失望的感受。

”安保措施太多了。“他指著柵欄說。 “昨天,這似乎很恰當。但今天我希望它更開放一些,讓我們可以靠近聖母院。我仍然希望我們能更近一些。”

如同巴黎奧運的安保措施,嚴格的安全防護反映了這項活動的重要性,以確保政要和公眾的安全。

退休人士娜塔莉馬蒂諾回憶起目睹聖母院燃燒時的痛苦。

”那天我哭得很厲害。“她說。 “現在,我在這裡。我必須來。這是我需要做的事情。”

聖地重生

星期日的彌撒緊隨著星期六晚間的重啟儀式進行。在重啟儀式上,大主教用從火災中救出的焦木製成的牧杖,三次敲擊教堂巨大的木門,象徵性地重新開啟大門。當大門緩緩開啟,唱詩班的歌聲響徹空中,自大火之後沉寂的巨大管風琴奏響宏偉的旋律。

教堂內部的修復工作讓人耳目一新,石灰石牆壁去除了幾世紀的污垢,光潔如新,修復後的彩色玻璃窗在中殿投射出炫目的色彩。

”沒有一個現在活著的人見過這樣的大教堂。“聖母院院長奧利維耶·里巴多·杜馬斯牧師說。 “它不僅僅是被修復,它重生了。”

祝聖新祭壇是聖母院恢復完整禮拜功能的關鍵時刻。

祭壇上擺放與巴黎有關五位聖人的遺物,包括聖凱瑟琳·拉布雷和聖夏爾·德·富科,延續了數百年來的傳統。儀式包括聖水、聖油、乳香和祈禱,使祭壇成為教堂的神聖核心。

對37歲的瑪麗·卡普西內來說,這是一天中最令人感動的時刻,她代表巴黎聖日耳曼德佩教區參加這場活動。

她回憶起大火肆虐的那一天,以及「全世界為聖母院得以拯救而共同祈禱」的情景。

“這表明教堂凝聚人心,不管人們是否信仰宗教,這向世界傳達了一種美好信息。”

如今,聖母院的尖頂再次直指巴黎的天空,聖母院準備重新成為全球信仰與藝術的燈塔。這座大教堂先前每年接待1,200萬名遊客,在新篇章中,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至1,500萬。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