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打疫苗?拒絶疫苗的心理因素分析

排隊打疫苗(Image credit: Andriy Onufriyenko/Getty Images)
排隊打疫苗(Image credit: Andriy Onufriyenko/Getty Images)

新冠疫苗能拯救人命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事。

看看英國最近的數據就知道了,針對20萬人的追蹤調查發現,在接受第二劑疫苗的兩周之後,幾乎所有人體內都出現了病毒抗體。

雖然一開始有人擔心疫苗對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的保護功效可能降低,但分析仍然顯示牛津AZ疫苗和輝瑞BNT疫苗都能讓重症住院率減少92-96%。

就如同許多醫護人員所說的那樣,和新冠病毒疾病帶來的危險相比,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嚴重副作用簡直是微不足道。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新冠疫苗注射,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調查發現,不願意接受新冠疫苗的人口比例從比較低的10-20%(英國),一直到比較高的50%(日本),甚至是60%(法國)。

願不願意接受新冠疫苗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成為一場文化論戰,許多人認為疫苗猶豫論者就是無知,或是自私,但是熟悉醫療決策的心理學家認為,抗拒疫苗的背後有許多複雜因素。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全人口的群體免疫,就需要妥善處理這些造成人們抗拒疫苗的複雜因素。

何謂5個C?

首先要分清楚,不能輕易假設每一個拒絶疫苗的人都出於相同理由,只有極少數拒絶疫苗的人屬於反疫苗的怪異陰謀論者。

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人口衛生研究院(Populati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拉扎伊(Mohammad Razai)表示,反疫苗陰謀論者經常在網絡上發表反疫苗言論,但他們屬於極少部分。

絶大多數對疫苗猶豫不決的人並不是因為什麼政治因素,也沒有什麼反科學動機,他們就是沒有辦法決定要不要接受疫苗注射。

好消息是,很多一開始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的人後來都改變主意了,「但即使是推遲疫苗注射對公共衛生也是一大威脅,因為病毒傳播的速度非常快,」拉扎伊表示。

疫苗注射
研究顯示,害怕打針是許多人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之一(Credit: Jasmine Merdan/Getty Images)

早在新冠病毒疾病2019年底出現之前,科學家就已經開始研究人們對疫苗猶豫不決的心理因素,他們嘗試用不同模型來解釋人們做出醫療決定的背後心理,最為人熟知的是以下的「5個C」理論:

  • Confidence:信心,人們對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是否有信心?對提供疫苗的衛生機構或製造商是否有信心?對政府推出疫苗的政策決定是否有信心?

  • Complacency:自滿,人們是否擔心疾病對自己健康會造成威脅?如果人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就不會去接種疫苗。

  • Calculation:計算,人們試圖通過大量搜集資料來權衡接種疫苗的利弊和得失。

  • Constraints 或 convenience:限制或便利性,疫苗是否隨處可得?接種疫苗的方便程度如何?是否有任何限制?

  •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集體責任,人們是否願意接種疫苗以保護其他人

當然除了5個C的理論之外,還有其他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不打疫苗的心理原因。

牛津大學最近所作的研究就發現,大約有10%的人是因為害怕打針而遲遲不願意接種疫苗,這也許能夠解釋某些人的心理原因,但是5個C的研究方法還是最能夠解釋人們對疫苗猶豫不決的大多數常見原因。

確認偏差

在考慮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其如何影響人們的選擇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不同的認知偏差如何改變我們的看法。

首先來看第一和第二個C,對疫苗的信心,以及是否擔心疾病帶來的威脅。

反疫苗示威
絶大多數對疫苗猶豫不決的人並沒有什麼反科學動機(Credit: Tolga Akmen/AFP/Getty Images)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薩利斯卡(Jessica Saleska)表示,人類有兩種看起來互相矛盾的傾向:「負面偏差」和「樂觀偏差」,而這兩種偏差可能會影響人們對風險和益處的評估結果。

負面偏差關乎你對無法控制的事件的看法,「通常來說負面信息更容易深植人心,」薩利斯卡表示。而樂觀偏差正好相反,關乎你對自己的看法,你是否覺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強健或更健康。

這些認識偏差能夠影響你對疫苗的看法,你可能更專注於疫苗帶來的副作用,而同時又相信自己較不可能感染疾病,兩者相加就降低了我們對疫苗的信心,同時又增加了我們對自己的安全感。

再來是為人熟悉的「確認偏差」,能夠通過誇大疫苗風險的不實信息扭曲人們對疫苗的看法,如果人們試圖通過大量搜集資料來權衡接種疫苗的利弊和得失,也就是上述所說的第三個C,那麼越會主動大量查找信息的人,通常對疫苗就越沒有信心。

如果你已經認為打疫苗有很大的風險,那麼你上網搜索「接種疫苗有危險嗎?」很可能你看到的全都是確認你先入為主觀點的信息。

這些心理學上的認知偏見非常普遍,即使你接受疫苗,但是這些認知偏見還是能影響你在生活其他許多方面所作的決定。輕易假設每個拒絶疫苗的人都是無知和自私的,而不去探究背後的認知偏差,這本身就是一種認知偏差。

新冠疫苗
衛生當局需要提供淺顯易懂的信息來說明疫苗的安全(Credit: Tang Ming Tung/Getty Images)

我們也不能忘了那些能影響人們是否接種疫苗的多個社會因素,即第四個C,限制或便利性。很簡單,如果疫苗越不容易取得,那就越少人會去接種疫苗。

拉扎伊表示,在推出疫苗的時候必須考慮其便利性,接種疫苗越方便越好,尤其應該讓人們到社區中心接種疫苗,不要讓人長途跋涉。

最後,我們還需要了解到人們做決定的背後考慮因素,例如結構性的種族主義會讓某些群體對衛生當局的信任降低,如果你不了解他們每天生活所遭遇的困難和挑戰,你就很容易會曲解他們的決定。

開啟對話

那該怎麼辦呢?要怎樣才能讓更多人願意接種疫苗呢?

沒有簡單的辦法,但是衛生當局可以持續地提供淺顯易懂的信息來說明疫苗的安全。根據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全球衛生創新研究所(Institute of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最近的研究,推廣新冠疫苗最大的障礙仍然是人們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和擔心疫苗沒有經過妥善試驗。

排隊打疫苗
接種疫苗越方便越好,尤其應該讓人們到社區中心接種疫苗,不要讓人長途跋涉(Credit: Sunil Ghosh/Hindustan Times/Getty Images)

不論如何提供信息,衛生當局需要清楚表明願意開啟對話,而不是直接否定他們。拉扎伊表示,「我們需要傾聽他們的擔憂和顧慮,試圖去了解他們的憂慮,提供他們信息,讓他們能夠做出決定。」

薩利斯卡認為,展開雙向對話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在和朋友和家人談論疫苗話題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擔憂,我認為這比直接丟給他們數據和事實更重要。對很多人而言,這關乎你與他們的個人聯結,而不是你提供他們的信息。」

◤疫情不鬆懈 宅在家最安全◢
鮮果冰品飲料!涼涼6折起
在家安心吃!美食快速到貨
日用清潔物品!線上一指購
暑期防疫戰~養身保健品下殺
多款醫療口罩 這裡買速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