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音樂長這樣?「好聽」的建構暨古典音樂「崩壞」小史 (2)

前文回顧:為什麼現代音樂長這樣?「好聽」的建構暨古典音樂「崩壞」小史 (1)


西方音樂史在進入巴洛克中期逐漸踏入調性和聲之後,我們可以說在一個調內各級和弦功能的重要次序,又比調式時更為明顯了。調性和聲可以說是建立在一個吸引力法則上,以主、屬、下屬功能和弦為起點發展出的系統。若我們觀察相近時期的科學研究進展,可以發現剛好與重力被證明出的時期非常相近。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的崔斯坦和絃(紅框處)扭轉了浪漫時期音樂的發展軌跡

到了浪漫時期(1820~1900),此時的音樂創作延續了古典時期的調性和聲,使用上卻又比先前更加來得豐富。以浪漫後期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為例,其中著名的「崔斯坦和弦」(Tristan-Akkord)成為了調性音樂後期模糊功能的代表。其和弦以法國曾六和弦和其中倚音(G #)的方式組成,並解決在一個屬七和弦上。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古典時期原本是緊張的屬七和弦,在此卻被作為一個被解決放鬆的和弦。我們可以再次應證和諧與否的相對性,並發現音樂史仍延續著中世紀以來的方向進展。

▲荀貝格的「十二音列技法」也是順著古典音樂模糊調性功能和聲的趨勢發展

到20世紀初,調性和聲已經擴張到一定限度,由荀貝格(Arnold Schönberg)所發起的新維也納樂派,試圖為已經發展到極致的調性音樂找到一條出路。從上述華格納的例子中已經可以發現調性和弦的優先次序功能漸趨模糊。

為了找到一條新的道路,荀貝格於1920年代徹底摒除了調性和聲,並發展出「十二音列技法」(Zwölftontechnik)。雖然這個作曲理論看似往前跨進了一大步,捨去了過去三百多年來的調性和聲傳統,但事實上,若我們觀察從華格納模糊調性功能和聲來看,荀貝格也不過是循著相同的方向往前又邁進了一步。

如同古典時期所舉的例子,第一架飛機就是在大約此時被發明出來的(1902),我們可以發現和弦之間引力的逐漸消失,也許也和當時人類文明的重大發明多少相關。

到目前為止,我們從音程一直延續到和聲,但都還停留在音高的領域,此領域也是西方音樂史在發展的路上最核心的重點。「十二音列技法」也在爾後被運用在其他音高以外的參數上(例如力道、時值、音色、節奏),成為了「序列主義」(Serialism),布列茲(Pierre Boulez)、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巴哈克(Jean Barraqué)等作曲家為代表。

在音色的改變上,現代音樂也受了其聲響環境的影響,加入了一些並非為音高組成的聲響。此類的先驅有法裔作曲家瓦列兹(Edgard Varèse),他在作品《電離》(Ionisation)中加入了警笛。

繼序列音樂之後,20世紀後半也先後出現了不少現代音樂潮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代發起,以格里塞(Gérard Grisey)為代表的頻譜樂派(Spectralism),由於電腦的輔助而得以從物理的角度分析聲響組成,進而成為此樂派創作的素材;音高、聲響和音色以及作曲進程(compositional process)的建構也成為此樂派的重點。

另外,20世紀後半也備受電子音樂發展影響。以作曲家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為例,其器樂作品就受到電子音樂的影響,進而發展出「器樂具體音樂」(Instrumental concrete music),意指將尋找獨特聲響的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技法運用在器樂創作上。其主要創新的領域也在於音色層面。

漸漸地,20世紀後半的音樂語法創新已經不再像過去,常常侷限於音高邏輯上的發展。除了音色的找尋外,時間和曲式的重新審視也成為新音樂的追尋領域。在此領域上創新的作曲家有費德曼(Morton Feldman)、萊許(Steve Reich)等人。

追尋現代音樂中的古典音樂脈絡—繼承了什麼?捨去了什麼?

在以上的音樂史脈絡中,我們可以理解,割捨過去音樂語法並非當代音樂的獨創,而是西方音樂一直以來的發展模式,這也使得每個時代的音樂都得以都活出其獨特的時代語言和意義。

現代音樂看似捨去了很多,特別是容易哼唱的旋律和調性和聲,但其實繼承古典音樂的部分卻也不少,尤其是音樂的組織結構和邏輯。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現代音樂的發展無庸置疑是古典音樂的延續。在聆聽現代音樂時,不習慣的愛樂朋友們常常感到挫折的來源會是來至於找不到平時欣賞音樂的線索,例如旋律、音高、節奏、和聲、曲式等。大部分時候這些元素並非真的都消失了,只是以不同於古典音樂的形式出現在現代音樂裡。如果說要試著尋找聆聽的線索,那不如考慮暫時放下我們對音樂「該有的樣子」的既定刻板印象——特別是對這些音樂參數。換個角度想一想,它們並不是不存在,只是並非都長成我們習慣的樣子!

本文節選自《MUZIK古典樂刊No.146》

推薦閱讀:為什麼現代音樂長這樣?「好聽」的建構暨古典音樂「崩壞」小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