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印度不願譴責俄羅斯破壞國際秩序?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者揭露是這個原因

對於烏克蘭戰爭,中國和印度並未公開譴責俄羅斯,但在先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俄羅斯首度承認中國有「疑問和關切」,印度也提醒俄羅斯,現在不是該有戰爭的時代。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助理教授穆克吉表示,中國和印度態度有改變,可能是俄羅斯太超過了,但中印也不會捍衛西方陣營主導的國際秩序。

美國《華盛頓郵報》26日刊登穆克吉(Rohan Mukherjee)的文章,內容直言除了因軍事與能源仰賴俄羅斯,中國和印度不願出手遏制俄羅斯的行為,還因為這2國在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中,處於次一級的地位。穆克吉稱,俄羅斯的行為挑戰涉及主權、領土完整,以及自治的國際基本原則。

穆克吉表示,俄羅斯也揚言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而中國與印度支持俄羅斯破壞讓他們崛起的國際秩序,確實令人驚訝,「但歷史顯示,像是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崛起強權,不會只看重經濟和安全目標,他們也重視被承認為傑出大國,提升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

穆克吉說,他在自己8月出版的著作《升序:崛起強權和國際制度中的政治地位》(暫譯,Ascending Order: Rising Powers and the Politics of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已提到,中國和印度是想要和其他管理國際秩序的強權平起平坐。

想和其他強權平起平坐

穆克吉稱,只要崛起強權獲得與其他強權一樣的平等地位,被納入國際領導地位,這些崛起強權會願意支持既有秩序,就算要付出巨大代價,但若崛起強權被排除在領導階層之外,他們會要求更大的代表權,且較不願意進行合作,如果要求被否決或無限期推遲,他們可能會挑戰現有秩序。

「美國就曾經歷這樣的狀況」,穆克吉指出,歐洲強權自1815年開始主導國際秩序,而美國想要加入領導階層,試圖改變國際法規,卻失敗收場,結果英國與法國1856年要推出新規定,禁止在海戰中使用私人艦隊,美國持反對立場,且拒絕合作,因為當時私人艦隊讓美國的海軍能和歐洲強權海軍旗鼓相當。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穆克吉認為,印度和中國就像是當年的美國,像是印度尋求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且印度外交部2020年就表明,印度在全球秩序的貢獻,應得到「遲來的承認」,並敦促進行「多邊主義改革」。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則想在國際金融機構中擁有更多領導位置。

穆克吉提到,學者發現自中國1971年加入聯合國以來,聯合國體系內的高階管理職位,仍以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人居多,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人民較少。另外,中國希望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亞洲開發銀行取得領導位置,但這3者通常由美國、歐洲及日本人士出任。

可能遏制俄 但仍質疑西方陣營

穆克吉直言,由於對這些機構改革緩慢感到沮喪,中國2014年自行發起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但遭到美國施壓他國杯葛,當時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就把國際秩序比喻為籃球賽,諷刺美國想要掌控比賽時間、場地大小,甚至是籃板高度,一切對美國有利的事。

亞投行(AIIB)
亞投行(AIIB)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參與亞投行協定簽署儀式的各國政要(資料照,AP)

穆克吉亦稱,現行的國際秩序仍未把中國和印度納入強權陣營,他們就不太會有動機去捍衛不是他們創立,又不太有領導權的國際規則和制度。他表示:「自冷戰結束以來,印度與中國就始終如一地和俄羅斯同陣線,表明要『多極世界秩序』,這讓他們對全球事務有更多的發言權。」

「不過近期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顯示,俄羅斯可能太超過了,引起這些朋友開始抗拒」,穆克吉說,為了保護長期利益,並成功改變國際秩序,且不是以破壞方式,中國與印度可能會遏制俄羅斯。不過他強調,只要這2國對自身地位仍不滿意,就會繼續質疑西方陣營為了捍衛國際秩序,對抗俄羅斯而做的努力。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解析》上合組織企圖帶領全球一半人口「去美元化」?中國的真正目標是這個
相關報導》 兩大獨裁者在中亞會面:習近平憂心俄烏戰事,普京譴責美國「在台灣的挑釁企圖」
相關報導》 解析》習近平疫後首次出訪:中共二十大前重返國際舞台 台海與新疆問題讓他選擇前往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