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肥不吃米飯 小心停經、骨鬆來報到

年節將臨,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買年菜,發糕、蘿蔔糕等都是餐桌必備。有些人因為怕胖或認為白米是比較精緻的澱粉,所以會刻意避開含米的食物,尤其是米飯,更避之唯恐不及。

近20年來,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米的消耗量減少了一半,米飯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但小麥所含的「麩質」,容易引起腸胃道發炎的問題,最常見就是胃食道逆流。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邀請來賓分享如何透過健康吃米,養足「穀」氣還不發胖。

很多人認為一旦吃進碳水化合物,讓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上升、脂肪堆積就會發胖,但要維持正常身體運作,每個人一天需約100公克的葡萄糖或澱粉,大約一碗半的飯量。中醫師陳峙嘉提到,門診時最常聽到的就是「我不敢吃飯」、「吃飯會胖」;不過,這樣的觀念,反而可能會越減越肥!

陳峙嘉解釋,人活著就是要有「穀氣」,穀氣源自於穀類,不吃飯減肥可能一開始會瘦一兩公斤,一旦時間久了,導致穀氣不足,身體就會使用備用的脾氣。而脾臟掌管消化代謝的問題,脾氣一虛,代謝變慢就不容易瘦。

另外,脾氣虛,也會讓氣血跟著虛,月經量變少,再加上身體能量不夠,造成子宮收縮不足,有血擠不出來,經血排不乾淨,就有可能不孕,對女性來說可是一大傷害。

如果想透過避開攝取澱粉,大量吃肉和蛋白質減重,營養師李婉萍提醒:「不吃飯,只吃肉類和蛋白質,問題更大!」因為肉食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若吃太多又忽略油脂問題,就容易造成壞膽固醇上升,而攝取過多的蛋白質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提高罹患尿酸與腎結石的機率。

食用小麥製成的食物取代米飯的人越來越多,因此米食消耗量逐年下降,其他澱粉類及其他食物消耗量卻增加。生機飲食專家 王明勇建議,比起麵食類,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

因為,麵粉裡含有「麩質」,亞洲人對麩質過敏比例較高,是一種隱性的過敏原,再加上麵食類的麵粉需要漂白、添加劑、改良劑、鹼水等加工製成,過程可能有營養成分流失,但米飯製程較單純,比較不會有類似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看到米飯避之唯恐不及,但米飯比麵食更能控制血糖穩定。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雖然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但卻被稱為「台灣最愛吃米的醫生」,靠著吃米飯跟原型食物,再加上三餐控制得宜,至今沒有糖尿病相關問題。

洪建德表示,煮好的白米,放冷一小時後就會出現抗性澱粉,升糖指數比糙米還要低,血糖起伏穩定,這是經由2000多人的試驗,能達到緩解不用藥的效果。而米飯不只白色,有色的「補血米」還可幫助養氣補冬。

紫米與黑米屬糙米類,都含有微量營養素對人體好,不過,營養師李婉萍提醒,腎功能差的人,要切記有色的米不能吃,因為微量元素代謝有障礙,反而造成腎臟負擔,只適合吃白米。

想了解更多「食補養身」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