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 暴露柏林對俄國立場的分歧

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劍拔弩張以及與西方的對峙,暴露德國新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並對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外交政策構成考驗,其中尤其反映在對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的立場,凸顯外交部長與總理對莫斯科的不同態度。

俄烏緊張情勢升高 北溪管道凸顯德內部分歧

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10萬大軍,升高區域以及與美國和歐盟的緊張局勢,近一週情勢似乎更為惡化,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俄羅斯副外長雷雅布可夫(Sergei Ryabkov)13日表示,與北約的安全會談已陷入「絕境」(dead end),並威脅若俄國與西方的談判失敗,俄國不排除對古巴和委內瑞拉派遣軍事裝備的可能性,但也指未來發展「完全取決於美國的行動」。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月17日的一篇文章分析,俄國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凸顯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對莫斯科立場的分歧,其中特別是對於是否要以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當成威脅工具,一旦俄國入侵烏克蘭,以此制裁莫斯科。

德國有多達一半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具爭議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問題上,德國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尤其明顯。

批評者指這條完成不久的天然氣管道,是莫斯科用來對付烏克蘭或歐盟的「地緣政治武器」。執政聯盟綠黨(Green party)共同主席、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指出,若是烏克蘭危機升級,就不應該允許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營運。

德內部對俄立場不一 影響西方一致抗俄

然而德國執政聯盟的主要政黨、社會民主黨(SPD)的黨魁及總理蕭茲,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採取溫和態度,去年12月指這條天然氣管道只是一個「私人經濟項目」,暗指不應帶有政治意味。

至於社民黨高級政界人士也為北溪2號管道辯護,其中包括國防部長蘭布雷特(Christine Lambrecht)和社民黨秘書長庫納特(Kevin Kühnert),他們認為這條天然氣管道不應以任何方式與俄烏緊張局勢聯繫起來。

綠黨的貝爾伯克主張一種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然而蕭茲卻是基於現實政治,主張採取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路線。

此外,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對俄國立場的不一致,可能影響西方共同對抗克里姆林宮的步調。美國曾表示在俄國升高烏克蘭緊張局勢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將是全面制裁俄國的項目之一,至於基輔和包括波蘭及波羅的海在內的東歐國家,也對柏林當局在天然氣管道上的分歧,表達強烈的反對立場。

德內部分歧 俄國見到分裂西方機會

另一方面,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對北溪2號管道的歧見,卻讓俄國看到可以利用能源武器達到分裂歐盟的機會。

記者布爾薩德(Hans von der Burchard)與赫金霍恩(David M. Herszenhorn)在新聞網站Politico撰文指出,俄羅斯熱衷於分裂西方盟友,並以貝爾伯克18日訪問莫斯科為例,指她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的會面被用來描繪俄國與德國的牢固關係,與莫斯科跟其他西方國家的緊繃情勢形成對比。此外,俄國外交部甚至因此猜測「德國社會存在改善與俄羅斯關係的需求」。

西方應對俄態度一致 不要再拋棄烏克蘭

因此,德國執政聯盟必須對俄國採取一致立場,避免俄國的分化,並且應該關注俄國對烏克蘭及歐洲侵略的野心。

慕尼克網路安全會議聯合創始人羅洛夫斯(Oliver Rolofs)在「德國之聲」(DW)撰文指出,隨著俄、烏邊境緊張局勢加劇,德國新政府的蜜月期將是短暫的,呼籲德國必須正視俄國的侵略。

此外,俄羅斯對烏克蘭舞刀弄劍,不禁令人想起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與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國分裂份子作亂。7年前,歐洲和美國讓烏克蘭陷入困境,如今歐美各國應團結一致,與基輔站在一起。一味安撫克里姆林宮的政策將對整個歐洲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不僅僅是烏克蘭。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俄國兵臨歐洲大陸門前 馬克宏:歐洲需重新武裝自己
布林肯訪烏克蘭 籲蒲亭選擇和平道路
烏克蘭戰雲密布 布林肯21日會俄羅斯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