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

插畫/鄭涵文
插畫/鄭涵文

文字/楊惠君;攝影/楊子磊;設計/鄭涵文;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男孩在吃拉麵的時候,

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

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時⋯⋯

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

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的時候⋯⋯

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倒了下去。」

這是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繪本《我吃拉麵的時候⋯⋯》說的故事。

同一個時間,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許多不一樣的事在發生,有的孩子在吃拉麵,有的孩子在看電視,有的孩子在拉小提琴,也有的小孩在打水、在放牛、在街頭賣麵包,也有的國家的孩子可能因為戰爭,失去家園、甚至生命。在此時此刻的現在,便有許多烏克蘭的孩子因戰爭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從2022年2月24日,已有高達400萬的烏克蘭人民離開家園成為難民,其中近150萬難民是孩童,他們被逼離開自己的學校、家園。但世界最殘酷最黑暗的時刻,往往也是最能展現人性善美光彩的時刻。

以下10張照片,是《報導者》攝影記者楊子磊在收容烏克蘭難民最多的國家波蘭,以鏡頭紀錄下殘酷戰爭中溫暖的一面,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小朋友,在波蘭人對他們展開的溫暖雙臂裡,有志工陪伴、有玩具物資提供,有人也找到了暫時的新家。

延伸閱讀》俄羅斯烏克蘭又陷戰爭 新仇舊恨懶人包一次看

2022年3月13日傍晚,在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關口,一群帶著孩子的女性正要徒步通過國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烏克蘭限制18至60歲的男性公民離境,因此逃亡的隊伍中多數都是母親與孩子。(攝影/楊子磊)
2022年3月13日傍晚,在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關口,一群帶著孩子的女性正要徒步通過國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烏克蘭限制18至60歲的男性公民離境,因此逃亡的隊伍中多數都是母親與孩子。(攝影/楊子磊)
3月13日,在氣溫接近零度的深夜裡,一群剛抵達波蘭國境的烏克蘭孩子在公路旁烤火取暖。(攝影/楊子磊)
3月13日,在氣溫接近零度的深夜裡,一群剛抵達波蘭國境的烏克蘭孩子在公路旁烤火取暖。(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東部接近烏克蘭邊界的公路旁,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準備了各種物資與食物,讓方才抵達的烏克蘭家庭能夠在此歇息。3月13日晚間,一位烏克蘭女孩在志工的協助下挑選自己喜歡的布偶。(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東部接近烏克蘭邊界的公路旁,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準備了各種物資與食物,讓方才抵達的烏克蘭家庭能夠在此歇息。3月13日晚間,一位烏克蘭女孩在志工的協助下挑選自己喜歡的布偶。(攝影/楊子磊)
在接近烏克蘭邊界的波蘭城鎮梅迪卡(Medyka),許多烏克蘭難民通過國界後在這裡搭上了前往其他城市的巴士。3月15日中午,一個孩子搭上車之後望著窗外的景色。(攝影/楊子磊)
在接近烏克蘭邊界的波蘭城鎮梅迪卡(Medyka),許多烏克蘭難民通過國界後在這裡搭上了前往其他城市的巴士。3月15日中午,一個孩子搭上車之後望著窗外的景色。(攝影/楊子磊)
在梅迪卡的一處公路旁的物資站,一個抱著布偶的烏克蘭孩子試圖與人分享他手中的糖果。(攝影/楊子磊)
在梅迪卡的一處公路旁的物資站,一個抱著布偶的烏克蘭孩子試圖與人分享他手中的糖果。(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邊境的梅迪卡,許多烏克蘭的民眾在此等待巴士,一個志工與等候搭車的隊伍中的孩子玩耍。(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邊境的梅迪卡,許多烏克蘭的民眾在此等待巴士,一個志工與等候搭車的隊伍中的孩子玩耍。(攝影/楊子磊)
波蘭東南方的城市普熱梅希爾(Przemyśl),是波烏兩國來往的重要交通關卡。在戰爭爆發後,此地湧入大量逃難的烏克蘭民眾,而地方議會會堂如今已作為難民收容中心使用。(攝影/楊子磊)
波蘭東南方的城市普熱梅希爾(Przemyśl),是波烏兩國來往的重要交通關卡。在戰爭爆發後,此地湧入大量逃難的烏克蘭民眾,而地方議會會堂如今已作為難民收容中心使用。(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首都華沙市中心,霍爾大型體育場館如今作為烏克蘭難民的收容中心使用,許多孩子在臨時設置的遊戲室裡玩耍。(攝影/楊子磊)
在波蘭首都華沙市中心,霍爾大型體育場館如今作為烏克蘭難民的收容中心使用,許多孩子在臨時設置的遊戲室裡玩耍。(攝影/楊子磊)
波蘭的法比安(Monika Fabjan,右4)與來自烏克蘭的漢娜(Hanna,左2)兩家人,在法比安住家的客廳裡合影。戰爭爆發後,許多波蘭家庭決定打開家門接待逃難的烏克蘭家庭。(攝影/楊子磊)
波蘭的法比安(Monika Fabjan,右4)與來自烏克蘭的漢娜(Hanna,左2)兩家人,在法比安住家的客廳裡合影。戰爭爆發後,許多波蘭家庭決定打開家門接待逃難的烏克蘭家庭。(攝影/楊子磊)
羅曼紐克(Agata Romaniuk)的家中有一幅圖畫,是她接待的烏克蘭家庭中一個6歲的女孩迪娜(Dina)所畫,畫中有許多她在這個屋子裡認識的事物。迪娜與母親如今已啟程前往丹麥的哥本哈根。(攝影/楊子磊)
羅曼紐克(Agata Romaniuk)的家中有一幅圖畫,是她接待的烏克蘭家庭中一個6歲的女孩迪娜(Dina)所畫,畫中有許多她在這個屋子裡認識的事物。迪娜與母親如今已啟程前往丹麥的哥本哈根。(攝影/楊子磊)

看更多深度報導文章
6張圖卡,掌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6大關鍵字
台灣孩子大提問: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我的烏克蘭朋友/曾來台灣教學的他,和我相約:戰爭結束後台北見!
隱形的新聞戰士──與記者和特派員出生入死的Fixer
5本繪本,進入既熟悉又陌生的俄羅斯、烏克蘭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