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如果能為百姓想

寒冬要到週三才能稍暖,街頭遊民以及獨居老人這陣子日子特別不好過。因為物價越來越高,要吃飽飯的代價也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不健康,下樓接了施送物資,卻無能回到樓上的家,只能在樓下吹寒風;回到家中地板上只有紙板能睡覺;遇到家中稍有漏水、電器壞了,更是愁容滿面,因為動輒一、二千元的修理費,是巨額啊!

一個長年協助「比邊緣人還不如」的吳新竹警官,無奈搖頭,只能盡力做了,年年協助他們過關,總也還是有人過不了關,細問發生情況,社會福利確實覆蓋不了生活所需,能想盡的一般辦法,無能為力,就只能是看得見的人伸出援手,讓他們夏天不會在家中暑,冬天吃飽穿暖。這樣的老人家名單,每年也還在變動中。

在台灣,日子過的令旁觀者都鼻酸的人,還很多,週五的夜晚,許多看著立法院新聞的民眾不僅想著,官員們、民代們,不論是中央、地方,能夠在平素就為百姓著想,利用公家或個人資源協助,這些又窮又病的老人家,就可以平安活下去。

政治人物日理萬機,但如果沒有意識到百姓的呼召,靜下心思惟,常會出現「何不食肉糜?」的險境。換了一個位子,這部份的腦袋,不能也不該換。

從「聽得到百姓哭」,瞬間到了「高處不勝寒」,卻聽不見低谷的求救聲,政治人物啊!能維持高峰的關鍵,還是取決於,你聽不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