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消失的天橋、地下道…

在地民眾捍衛的台北市新生和平天橋終不敵市府決斷,上周二確定拆除,而北市還有九座天橋預計在三年內陸續退場。彷彿是一種時代結束,不僅天橋就連地下道也在消失,新北市板橋就是如此,曾經著名的府中、文化路地下道等,都遭填平,除因交通因素也為減少治安死角,但只剩平面行人道的交通安全需更加強化…

板橋部分天橋曾為吸引觀光加以裝扮,加頂蓋增燈飾,但缺乏養護沒幾年變醜變爛,成瀕危設施,拆除成了理所當然的作為,而地下道則成治安死角,裝監視器卻沒人顧,白天晚上都沒多少人走,填掉以減麻煩。

天橋與地下道曾是行人交通安全的重要設施,然台北市交通局稱,人行天橋是舊時代車本主義產物,早期觀念是要讓車子好走,所以把人引導到走空中或地下,但在現代天橋絕對是個交通風險。天橋橋墩及樓梯遮擋視線,不利車輛與行人的交通安全。

北市提五項配套措施,包含行人時相早開、在四個道路中間設置庇護島、行穿線退縮三至五公尺,並在路口轉角處增設欄杆,人行道配合行穿線重做斜坡道引導。但這就足以保護行人安全嗎?重點還是開車者尊重行人用路權的觀念是否深植人心。

我國被國際媒體批評行人地獄,政府道安會報升級到中央,每三個月由行政院召開,但今年上半年行人死亡較去年同期增加,然統計一月到十月行人死亡又較去年同期減少,是道安政策有落實,還是運氣好壞呢?台中多次傳出人行道車禍出人命,公車搶快闖紅燈等情事,地方政府一陣雷厲風行,或許暫時改善,但攸關人命的政策是需要長期落實。

天橋、地下道或許還沒完全消失,但用量日益減少,時代演進觀念改變,若沒觀光效益未來恐怕多數難留,人車都同在道路上,行人安全優先的用路權觀念必須更扎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