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打擊盜獵

工商時報【諶悠文】 非洲盜獵猖獗,大象、犀牛數量快速減少。協助生態保育的非政府組織「非洲公園」展開了一項不尋常的高科技實驗:引進無人機,針對無人機打擊盜獵者的潛力進行系統性評估。 ■The idea of using drones to combat poachers is not new. Conservationists enthusiastically embraced the devices as a silver bullet a few years ago - but disappointment was swift. 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馬拉威的利翁代國家公園(Liwonde National Park)夜幕低垂,但非法入侵者依然清晰可見。一架BatHawk無人機飛在90公尺的空中,機上的熱成像攝影機正在追蹤非法入侵者乘坐的小船。 3公里外操作無人機的杜德莉指著電腦螢幕說:「進入公園就已經觸法。」她和搭檔德內克坐在一輛越野車裡,那裡便是無人機的指揮中心。德內克說:「我們來嚇嚇他們。」他開啟無人機上的導航燈,強光射向入侵船隻。船隻立刻折返逃逸。 非洲正深陷嚴重的盜獵危機中。從2007到2014年期間,非洲的大象數量銳減三成,盜獵是主因。單單在2015年,至少有1,138頭犀牛被獵殺取角。 從2014年開始,利翁代國家公園約50頭大象和2頭犀牛死於盜獵。2015年8月,馬拉威國家公園部請求非營利組織「非洲公園」( African Parks)協助。這個組織專門協助非洲國家政府處理生態保育問題。 自「非洲公園」介入以來,已經查獲18,000個陷阱,逮捕超過100人,裝設超過90公里長電網,並將261頭大象轉移到其他保護區。 科技彌補夜間缺口 這個組織也展開一項不尋常的高科技實驗:從南非引進一個無人機小隊。在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下,其中包括Goolge的500萬美元捐款,針對無人機打擊盜獵者的潛力進行首次的系統性評估。 UAV & Drone Solutions公司,是非洲第一家擁有無人機操作許可的業者。這家公司的無人機可以飛到24公里外,以及進行夜間飛行。由於大部分盜獵者都是在入夜後活動,而且很少國家公園能夠執行有效的夜間巡邏,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優勢。 這家公司目前的營業範圍在南非、馬拉威和辛巴威,很快會擴展到波札那。他們使用固定翼定製BatHawk無人機,配備攝影鏡頭、視頻發射器和遙測系統,加上備用電池能夠飛行超過8小時。 整合現有體制是關鍵 無人機打擊盜獵者非創舉。幾年前,環保人士擁抱這項科技產品,但很快就感到失望。 引進反盜獵無人機需要工業級的硬體和軟體,超出了環保組織預算。國家公園管理人員選擇不適合的設備,在野外太過脆弱,欠缺必要飛行能力和鏡頭,也就是欠缺足夠資金來購買能有效的反盜獵無人機。 政府官員也沒有伸出援手。在納米比亞,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無人機培訓,因為政府突然禁止使用無人機而喊卡。其他國家則完全禁止無人航空設備使用,或嚴格限制使用範圍。 UAV & Drone Solutions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馮.艾爾格表示,如何把無人機與反盜獵行動結合起來是現在的難題。他透露迄今還沒有靠無人機監控影像,就逮捕盜獵者的案例。 當無人機小隊終於在克魯格國家公園發現犀牛盜獵者後,聯繫園方。園方卻說沒有可派遣的巡查員支援。 數據分析也是挑戰。無人機操作人員必須觀看即時影像,太容易漏看,南非的野生動物園主管犀牛安全的寇齊說,無人機操作員的眼睛只要離開螢幕20秒就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