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老教堂卻不累不喘!一次一事,專注在當下每一步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讓工作更專注、更具效能

●提升效能的秘訣

首先來討論正念到底是如何讓專業人士更專注、更有效能。NBA傳奇球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之所以如此傑出,除了天賦之外,也歸功於嚴格的訓練。

他有所謂的666訓練模式:在休賽的6個月期間,每週訓練6天,每天訓練6小時。而在每天的6小時當中,有4小時是跑步、有氧及重量訓練,只有2小時訓練是與籃球球技直接相關的。也就是說,要在球場上過人一等,首先最基本的是得有良好的體能與身體素質,再來才是各式球技。

正念也一樣,要增進專注效能或情緒管理,包含了以下兩個層面:

一、內心素質/大腦結構(就像籃球選手的身體素質):需靠正念練習,在經年累月的鍛鍊下,逐漸改變與提升。

二、職場運用方法(就像籃球選手的各式球技)

現在讓我們來學習投籃吧!喔不,是來學習如何讓我們更專注、有效能的職場運用方法吧!

●一次一事

大約二十年前,我從當時還是台北藝術大學教務長的惠敏法師口中,第一次聽到了「一時一事」四個字,那時覺得太有道理了,就一直深印腦海之中。二〇一一年,我回到台灣開始指導當代正念,將它改動了一個字,而變成「一次一事」,只要上過我課程的同學一定都聽過我所大力倡導的這個概念。

除了承襲一時一事外,也因它相當符合正念的「活在當下」與腦神經科學理論。二〇一六年,有一本暢談職場生產力的巨著《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其中一章即為〈一次只做一件事〉,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也大力倡導了這個觀念對工作效能的提升。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現代,職場節奏也超快,我們深怕自己落於人後,加上待處理的事項越來越多,所以過去大家總習慣「多工處理」,同時做好幾件不同的事。但諸多研究已經證實,多工處理會嚴重損害生產力,讓工作表現與品質降低,連帶大腦記憶力都會受到負面影響。

多工處理者之所以繼續如此風行,一方面是人們誤以為這樣做更有效率,其次是認為大腦可以因此受到更多刺激。但以客觀結果來說,反而表現更糟。

一次只做一件事,才是增進工作效能的秘方。

我有個學員是個自由接案的專案工作者,他曾經一窩蜂湧進十件待辦項目,而且全部得在一週內完成。這讓他很煩、也很焦慮,吊詭的是,都這麼緊急了,反而不是先處理這十件事,而是跑去做「第十一件事」,猜到是什麼了嗎?他的第十一件事,竟是滑手機、上網及吃零食...。

你會覺得他很奇怪,還是感到似曾相似呢?其實這很正常,趨樂避苦是人類的天性,我們都想要舒服的感覺,而不喜歡痛苦。因此,當面對龐大壓力、讓人感覺焦慮時,你會無所適從,最後就乾脆選擇逃避,即使是暫時的都好。因為緊張感會讓人想要轉移注意力。

過去,我們常聽到有些癮君子戒菸失敗,多數人功虧一簣的時間點往往都是在壓力最大的時候。只要處於壓力下或者遇到挫折,人類的生物性本能就會想要轉移注意力,便順手再拿起菸來抽,「明天再戒」這樣的心情更可以理解了。滑手機、上網閒逛、大吃大喝,跟抽菸都具有同樣的意義,亦即「做第十一件事」來逃避紓壓。

不過,以上這個學員的情況是發生在他還沒學習正念之前。

課堂上他聽我提到「一次一事」,一回到家立刻打開電腦,開了五個資料夾,每個資料夾放入兩件工作的資料(5×2=10)。然後第一天只開第一個資料夾,嗯,也不過兩件事嘛,感受就沒這麼焦慮了,上午做一件,下午做一件。嗯!成功完成。就這樣每天依序完成一個資料夾,五天後所有事項都得到解決,順利完成了十件工作,比原先預計的一週還提早了兩天。

很多人都會把時間花在情緒的慌亂上、而非問題的解決上。一次一事,剛好就能克服這個情況。同樣是十件工作,但是差別在於情緒與感受。一聽到「十件」,我們往往會覺得很難駕馭;但是一天「兩件」,就會覺得比較輕鬆,效能感也跟著上來。加上透過正念訓練專注力,每天專注地把手上的兩件事情完成,不但很有成就感,也不致慌亂。

向聖嚴法師學「一次一事」的真諦:專注在當下這一步,一步一步終能完成!下一頁看更多


●專注在當下的每一個部分,就能依序完成手邊的所有工作

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一個故事。有次,他飛到歐洲拜訪天主教教宗,當時他的年紀已經不小,其中一個參訪行程需爬上一座中古世紀的老教堂,這座教堂很高,而且當然沒有電梯,只能沿著又窄又陡的階梯爬上去。當旁人都氣喘吁吁時,他卻若無其事地抵達最高點。當時很多比他年輕的人都在想:法師是不是練過什麼特殊功夫呢?

聖嚴法師回說沒有,他說:「我只是專注在當下這一步,不會擔心我還沒走到的地方,或是回頭往下看已爬了幾階,就這樣,一步一步,我爬完了階梯。」

聽起來好簡單,但法師的精神就是一次一事,而不去想著「完蛋了!爬不完。」只要心裡覺得完蛋了,壓力一大,焦慮感跟著上來,這些情緒就會消耗你的能量。

活在當下,全心全意於腳下的每一步,不知不覺就抵達了最高點。

我的另一位學員是熱愛馬拉松的業餘跑者,他常常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他告訴我,過去的他很在乎成績,但在學習正念之後,知道要放掉得失心、放掉是否能破紀錄的期待,而專注於呼吸與腳步,一步一步往前。其實他的體力向來不錯,只是配速不均。

在學習正念的第二週,他參加了臺北馬拉松,得到了個人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不久後,參加了渣打馬拉松,又再一次破了個人紀錄。他說,因為正念幫助他專注於跑步,而不再胡思亂想,所以才能全力衝刺。

回到職場的領導課題。你要練就不把時間浪費在情緒焦慮上,而是把時間花在問題的解決。當你逐一拆解歸類手邊的案子,即使工作量都一樣,但當情緒改變後,原本以為很龐雜的事務頓時會覺得輕鬆不少。不知不覺中,事情就逐一完成了,這對工作效能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建立不斷改變的待辦序列

有次我到竹科授課,一位高階主管跟我說,「一次一事」當然很有道理,但他們實際的工作情況並沒有這麼單純。他們並不像自由接案工作者可以自己調配今天只做兩件、明天再做兩件;尤其在大型組織之中,總會有很多突發狀況打斷了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譬如:設備故障、人員出了意外狀況...等,那又該怎麼辦呢?

聽完後,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的工作也不是一個人關在屋裡不與外界互動,雖然每天都會依優先順序列出待辦事項,但有臨時的工作插進來,實屬家常便飯,畢竟我們一再強調,變化性就是這世界的本質。

面對突如意外的變化,我會先深呼吸兩口,讓大腦休息一下,也讓自己安定。然後以一種態度去因應,即「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首先,接受這變化已經發生。通常我們總會忍不住埋怨,為什麼運氣這麼背?為何說好的事會出包?但這些都是情緒。前面提過VUCA告訴我們要面對很多的變化,所以不用去想:「假如沒有......就好了。」,這種假設並不具意義,唯一有意義的就是面對它。

接下來,我會靜下來花幾分鐘,專注地「re-prioritize」(重新排定事項的優先順序),思考本來手中計畫的事項與剛剛臨時插入的工作,哪個比較重要?哪個比較緊急?

重新排定順序後,就立刻著手新順序中的下一件事。因此,我還是一次一事,如此一來,即使有變化,依然可以有條不紊地依序完成。

但要提醒你,「re-prioritize」本身就是一件事。之後若再發生突發狀況,同樣的公式再走一次即可。這可算是動態的「一次一事」。

本文摘自《正念領導力》/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悅知文化


原文引自:爬上老教堂卻不累不喘!聖嚴法師:我只專注在當下這一步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