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梯腳痠、瓶蓋打不開?揪出無藥可醫的肌少症

人體肌肉量從40歲開始就會漸漸流失,肌少症帶來的影響很多,因為活動力降低,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像是三高疾病、失智、憂鬱症、吞嚥困難,提高臥床的機率。可以透過幾個指標,知道自己有沒有肌少症,像是走樓梯速度變慢、打開瓶蓋變得費力,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前兆,可以透過儀器檢測。

記者江麗君:「你有注意過自己走樓梯的速度嗎?如果速度有越來越慢,而且走沒幾個階梯,雙腳痠痛,有可能是肌少症的前兆。」

民眾陳女士:「就要這樣轉(瓶蓋),轉很久才轉得動 (以前呢),以前這樣手指頭轉一下,就好了。」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侯貴孾:「如果你覺得說你沒有辦法擰毛巾,手越來越無力,或是你覺得你爬樓梯也越來越緩慢,或是從椅子站起來,都是很困難的時候,這個其實就是一個(肌少症)的表徵。」

經由儀器檢測,可以確認自己有沒有肌少症。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侯貴孾:「你使盡你最大的力量,然後壓到底,然後再放開,123,我們剛剛因為有測到她是肌少症,還會做這個起坐臥跟握力,那她握力的部分,也都是比較不足夠。」

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為7~10%,老化是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科醫師尤咨云:「老化的時候,我們一些像是,男性荷爾蒙、女性荷爾蒙、生長因素,這些東西的下降也是有關係,有那些荷爾蒙,肌肉就會比較容易生長。」

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流失8%,另外三高疾病,也是肌肉流失的元凶。 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科醫師尤咨云:「糖尿病,慢性的併發症裡面,有血管跟神經的併發症,這些微小血管的一些供應,跟心臟血管的供應,也都有可能受到限制,所以它就有可能間接地,就是影響到我們運動的能力。」

肌少症的影響比想像的還多,目前沒有合適的藥物,年輕時就要保持運動習慣,培養肌耐力,才是對抗肌少症的最佳方式。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竹市大樓電路起火 濃煙密布兩消防員殉職
約旦男童膀胱長致命結石 慈濟救助成功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