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全球貿易疲軟 台灣首當其衝

最新國際貿易數據顯示全球名目出口持續下降,北亞區最為嚴重,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經季節調整的美元計價,亞洲出口繼7月下降3.3%後,8月再出現月減2.8%,幾乎完全抵消中國大陸第二季重新開放帶來的復甦提振;相較去年同期,出口增速亦從7月的12.1%下降至8月的7.4%。貿易疲軟全來自北亞區所導致,其中,台灣出口下降近10%,遠甚於亞洲各經濟體同儕。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門亦指出,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台灣出口表現出色,近期則陷入全球半導體低迷和全球經濟放緩的雙重困境,出口正在放緩,如8月出口訂單僅年增2%,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三月處於收縮區間,8月進一步跌至42.7,其中的新訂單分項指數跌至34.7。8月來台股資金外流一直在增加,央行採取非常溫和的升息週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將持續疲軟,直至美元走強達到頂峰。

澳盛銀團隊分析,來自製造業的疲弱表現,台灣民間家庭消費已顯得前景黯淡,投資環境亦正受到升息影響,借貸成本上升、需求能見度疲軟,使得企業考慮推遲投資計畫,部分半導體業者有意減少2023年投資計劃,這會進而反映到資本設備的進口上。澳盛銀預計,2022年固定資本形成年增將放緩至5.6%,2023年則進一步放緩至1.7%。

大環境改變已導致台灣GDP增長前景逆風加劇,在甫公布的澳盛銀《2022年第四季經濟展望報告》中,更新今、明年台灣GDP增長預測,2022年自3.6%下修至2.9%,2023年則自4.1%大砍至1.9%。澳盛銀團隊表示,更需注意的是,半導體週期正出現急劇放緩。台灣2022年總出口增長預測,也下調至年增5.3%。

牛津經濟研究院亦提醒,在全球增長前景惡化下,已跨過高峰的亞洲出口預計在未來幾個月、甚至2023年都繼續疲弱,而北亞區經濟體主要出口產品的半導體週期開始轉向,更會讓台灣、韓國等主要供應國的出口更惡化。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竹科銅鑼園區環差案 通過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