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第二章》:真正的勇氣,是要敢於面對內心的恐懼

談到80年代、牽涉到孩童之間最天真無邪的冒險,你就一定不能忽略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於1986年所創作的《牠》(IT),這部在當年蔚為轟動的恐怖奇幻小說,揭露了許許多多人心中最深層的恐懼,它獵奇、虛無、縹緲,卻又異常寫實,交織出一股震撼的篇章。

2017年,《牠》被導演安迪馬希提(Andres Muschietti)改編為同名電影,除了一舉成為全球驚悚片的票房冠軍,更重塑了故事中1989年的時代背景(原著為1957年),用極為高張力的呈現,描繪出恐怖小丑的形象,劇情完整、寓意深刻──連史蒂芬金自己都說,這是記憶、童年創傷,以及隱藏在傳統小鎮價值觀背後的醜陋。

故事中的27年後,小丑回來了。《牠:第二章》(It: Chapter Two)以最詭譎的姿態,讓這群早已受盡折磨的孩子,在潘尼懷斯(Pennywise)生命週期的循環內再度回到從小生活的小鎮內,掀起他們從不願面對的真實和噩夢……

這回導演再度回歸執導,並由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兩大巨星擔綱要角,比爾史柯斯嘉(Bill Skarsgard)再次詮釋令人不寒而慄的小丑,吸食著人們最畏懼的恐慌。

自從1970年代開始,史蒂芬金筆下奇幻、怪奇又恐怖的魅力,開始席捲全世界書迷的目光,他善於用旁人所想像不到的歷險、誇張又深刻的故事,描繪出一部部扣人心弦又發人深省的篇章,他絕對是當代美國創作小說家的傳奇,更樹立許多以他為範本的發展沿革指標。

史蒂芬金早年的生活面臨許多困境,1947年出生的他,兩歲時就遭到不負責任的父親遺棄,並留下一屁股債。顛沛流離的躲債生活是他童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這段歷程和他成年後在職場打工上的軼事,奠定他後續的寫作基礎,而《牠》(IT),便某方面成了他青少年時期最恐懼的寫照。

《牠:第二章》描述,故事主角們在27年後重回故鄉德瑞鎮,赫然發現小丑潘尼懷斯並沒有被消滅,牠在27年後又回來了,正如同這個小鎮的歷史,每27年邪惡力量就會再度甦醒。於是各奔東西的他們在闊別了多年之後,再度回到這個讓他們充滿夢靨的故鄉,一同勇敢面對小丑潘尼懷斯……

由於電影時空橫跨了許多歲月,導演用鮮明的古今交錯、穿插交織的手法,讓觀眾在童年和成年的認同感中,有著更多的向心力。你會清楚地知道誰是誰、他們在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事,更彷彿身歷其境的一起冒險。

史蒂芬金的知名小說《牠》是被公認最難拍攝的作品之一,除了故事本身的長度外,魯蛇俱樂部人物眾多、故事還會不斷地在這27年間前後跳躍

潘尼懷斯(Pennywise)絕對是當今小丑最可怕的形象之一,在死白光澤般的脂粉掩飾下,腥紅的線條彷彿血絲般恐懼,而牠那銳利的眼神、笑中又充滿殺戮氣息的陰沉,不只電影中的主人翁們會恐懼,就連遠在大銀幕外的觀眾,都能深深被那氣質震懾……

小丑、紅氣球……更成了無可取代、經典中的經典。

小丑潘尼懷斯以人們的恐懼作為糧食,人們越害怕,牠就越壯大,27年前的瀕死經驗讓他脫胎換骨,也讓牠變得更嗜血。

這是電影成功的關鍵,而故事主要闡述的心魔、恐懼、膽怯,都在導演以不同人物所遭遇的挫折下,激盪出你我心底可能永遠不想再回味的哀戚。

從前,這群「魯蛇」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缺點,也都有害怕的故事,這些遺憾成了他們心底的空缺,卻又成了壞人心中最「可口」的佳餚,你可曾想過,嶄露內心脆弱的陰影下,有著讓人無法招架的懼怕?

現在,各有美好發展的他們,也許在社會上、職場上、感情上有著光鮮亮麗的成就,但那光環下所未呈現的黑暗面,有著你我不知道的人性黑暗。

《牠:第二章》在完美的故事架構、流暢精湛的剪輯、特效畫面的出色和演員們的情緒互動下綻放,就算沒看過第一集,這集導演也都帶著觀眾們回顧。這是一場探索恐懼的旅程,值得你深刻體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