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通膨率齊飆高 62%美國民眾認為拜登政府要負責

美國近期物價及通膨率飆升,民眾紛紛將矛頭指向政府政策,認為拜登必須為糟糕的經濟數據負責。(圖片來源/flickr)

美國近期的物價及通膨情況愈發嚴重,9月的通貨膨脹率達到5.4%,是美國近13年來的新高。美國聯準會(Fed)此前曾稱,今年的通膨率升高是溫和且暫時性的,但主席鮑爾在上(9)月29日宣布,通膨情況可能會延續更久,預期要到2022年才會減緩。

糟糕的數據直接影響了拜登政府的聲望,數據情報公司Morning Consult和美國新聞公司POLITICO所做的一份民調顯示,有89%的美國民眾對於通貨膨漲狀況表示相當擔心,更有62%民眾認為拜登政府的政策要為其負責。

美國港口缺工人,造成物流供應鏈危機

根據《紐約郵報》的報導,本(10)月20日,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McCarthy)連署159位共和黨人,呼籲拜登政府在推出更多社會支出和紓困法案之前,應先修復整體的物流供應鏈危機。

近期美國各地都出現貨物短缺的情況,主要原因在於港口的人力短缺。加州的洛杉磯港及長灘港外,截至10月19日已累積超過100艘貨輪在「排隊」,造成美國部分地區商品匱乏,進而使得物價上漲。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團將矛頭指向自去年開始一系列的紓困補助政策,認為政府過度發放補助,造成民眾求職動機減弱,連帶影響物流供應鏈的正常運作。而隨著12月聖誕假期的到來,若物流供應持續無法得到緩解,可能造成商品價額持續走高。

零售顧問公司Customer Growth Partners指出,美國9月的零售增長達到14%,但由於近期商品價格的飆升,11、12月的零售預計僅增長只有6.7%。且由於供應鏈問題,消費者在假期間可能會無法買到想要的商品,就算想買也必須付出更高的金額,如服裝配飾支出將增加18%、消費電子產支出增加10%、體育用品及玩具支出增加9%。

(更多相關新聞:停滯型通膨來了!中國第三季GDP重摔至4.9% 電荒刺激鋁、化肥價格飆新高)

紓困政策「大撒幣」,民眾手握現金卻買不到商品

《politifact》指出,美國民眾從去年新冠疫情開始肆虐時,就已經感受到沈重的經濟壓力,但與今年的情況卻十分不同。去年受疫情影響,造成工廠停工失業率飆升,是因為收入來源減少造成經濟困難。但今年卻是因爲物價不斷攀升而造成「有錢卻買不起」的情況。這其中部分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美國政府的疫情紓困政策。

早在2020年3月時,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就簽署「CARES關懷法案」,為美國公司及員工提供薪資保護計畫,並為數百萬因疫情而失業民眾提供失業補助金。美國聯邦預算委員會統計,該法案至今已投入約1.97兆美元。

而美國國會又在2020年4月和12月,又分別加碼簽署5000億和7700億美元的補助計畫,直接提供現金、支票給大部分公民。2021年3月,拜登政府簽署了「美國救援方案法」計畫發放1.9兆美元的補助,延續了前面數項法案的核心理念,希望透過發錢補助民眾,來刺激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情況。聯邦預算委員會統計,從去年開始,美國在刺激經濟復甦方面,已投入約4.45兆美元。

如果政府投入大量現金進入市場,但供給卻沒有跟著相對應的提升,那勢必造成物價上揚。 密西根大學的宏觀經濟學家John Leahy表示,美國政府從去年春天開始的一系列補助支出,正在加速惡化這個循環。

(更多相關新聞:限電、高油價、天然氣荒 能源危機蠢動?19檔新能源股躍上檯面)

全球通膨危機,台灣能免受其害?

不只美國因為物流危機而感受到通膨壓力,新冠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各類商品的供需都難以在短時間內修復。其中能源價格的升高,更直接影響眾多產業的生產成本,讓各國的物價指數及通膨率都受波及。

英國通膨率在今年8月打3.2%,創13年新高,所幸9月稍降達3.1%。德國今年9月的通膨率達到4.1%,是28年來新高,而專家預測今年會朝5%邁進。

中國今年9月的通膨率雖只有0.7%,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10.7%,代表上游廠商承受極大壓力,之後可能會將提高的成本轉嫁給下游廠商及消費者;日本經濟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狀態,今年8月的通膨率是-0.4%,但當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含生鮮食品)卻一反常態的持平,結束長達12個月的負成長。

台灣今年9月的通膨率為2.63%,是今年第三度突破2%,更創八年以來新高。但主計處表示台灣目前並沒有通膨現象,數字增高只是受到天氣、疫情和基期計算影響的短期表現,預計在10月回降。

只是全球通膨情況依舊處高點,貨物價格都正緩步上升,而台灣近期也同樣推出類似於美國紓困法案的「振興消費五倍券」政策。許多專家就質疑主計處預測是否太過樂觀,並認為台灣今年的通膨率可能難以降回2%以下。

更多信傳媒報導
「沒有看到任何軍事威脅」普丁的言外之意...原來中國正破天荒釋放戰備儲油
美光宣布10年1千5百億美元資本支出 官方證實正與台灣政府談擴廠條件
三個案凸顯上市櫃公告資訊欠缺公平透明 林志潔:重大訊息公告不是你家官網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大潤發被全聯收購…外界估上看130億
本周大盤漲0.64% 電子零組件走強 航運跌近5%
北市青年職涯儲值 三個月最多領15000元
字節跳動再度裁員…這次7萬人失業 傳大股東想脫手
美國要求「交晶片數據」英特爾表態合作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