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學家歐友涵 分享生命的愛與轉變

失去摯愛、面對人生低潮,應該如何面對呢?慈濟大學今天邀請到慈濟志工歐友涵到與同學分享他和陳伊瑩的故事,歐友涵師兄來自瑞典,父母親都是牙科醫生,而他本身更是國際間極少數的高能量物理學家之一。劉怡均校長表示,歐友涵師兄人生看似一帆風順,但生命自有他的安排,希望透過歐師兄的人生經歷,告訴年輕學子面對生命起落、悲傷後,如何找到人生目標與方向,繼續向前行。

歐友涵(han Alwall)生長在瑞典,2006年從瑞典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8年認識了陳伊瑩,並且在伊瑩的引導下參加美國慈濟合唱團和志工活動,2009年他與伊瑩一起回到台灣,伊瑩也在那時發現罹患腮腺癌,接下來一年半的日子,經歷了開刀和放射治療,但依瑩勇敢面對,她認為人生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為了要讓她成為更好的人。

2009年台灣發生了莫拉克風災,歐友涵隨著慈濟志工到屏東打掃,當時有一個老婦人的家比外面的路還要低,打開門泥水就會灌進來,但是慈濟志工並沒有放棄,大家一個水桶接著一個水桶的從窗戶將泥舀出去,一個多鐘頭就清乾淨了。這次經驗給友涵很大的感動「沒有人懷疑會不會清乾淨,就像上人說的,對的事做就對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團體的力量!!」

2011年海地發生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2萬人,歐友涵陪同美國賑災團進入海地進行翻譯工作。同年伊瑩得了急性白血病,2013年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感染送進加護病房,陳伊瑩師姊在家人還有友涵的陪伴下安詳的往生。

失去了摯愛,歐友涵思索要繼續做研究還是做志工,最後他決定繼續當慈濟志工。友涵甚至在精舍住一年多,跟著師父修行、做早課等。歐友涵因為遇到了陳伊瑩,接觸了慈濟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2016年歐友涵移居到夏威夷,為英語志工開發培訓課程,協助翻譯書籍等,他目前關心心靈療癒方面,類似宗教師的工作,友涵更期待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慈濟、加入慈濟。

「A smile and a frown are both facial expressions – why not choose to smile?」友涵詢問在場的大家,覺得這句話合理嗎?友涵表示,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通常我們向人家微笑,也會得到微笑的回應,他也跟同學分享這段過程中他所學到的,包括「做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不要過度擔心未來,與別人結好緣,反省自己是有「貪、嗔、痴、慢、疑」,並試著去改善這些不好的習慣,最後不要害怕改變方向。」

陳伊瑩師姊的故事在2020年搬上大愛劇場,現場也播放部分片段,也有同學好奇,為何父母都是醫師,友涵師兄會走物理學?也有同學好奇為何會想要分享他們的故事?

歐友涵表示當他開始分享他和伊瑩的故事時,是自我療癒的過程,而他也相信伊瑩的故事會給很多人啟發,給很多人鼓勵。傳播系一年級葉延盈同學表示,聽到伊瑩師姊面對病痛但仍然非常正向,用愛去感恩所有發生的事,她覺得非常感動。

劉怡均校長感謝歐友涵師兄帶來動人的演講,大學是重要奠定人格的時期,但是年輕人很容易失落,劉校長希望透過歐師兄的故事,讓大學生多思考,也期許大家能夠珍惜時間,發揮生命良能。

(撰文/李家萓、攝影/曾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