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德工業、美科技業有何共同點?都驚覺有此盲點

通膨烈焰在世界各地延燒,許多人只責怪央行大撒幣,但金融時報(FT)評論指出,另一主因是全球供應鏈脆弱不堪,而那又反映企業主管這些年來的一大「集體盲點」,如今在恍然大悟後只能拚命設法補救。

最近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新聞不斷,主要圍繞著推特打轉。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邰蒂(Gillian Tett)則認為,最有意思的一則馬斯克相關新聞,是這家美國電動車大廠的領導層去年曾考慮入股礦業巨人嘉能可(Glencore),儘管最後並未成局。

特斯拉主管曾討論入股嘉能可,凸顯出馬斯克對鈷、鋰等電池金屬的供應鏈風險憂慮加深。由於這些金屬的全球加工市占率約80%掌控在中國手中,顯然馬斯克希望分散供應鏈,以防範北京將來實施出口管制。用工程術語來說,特斯拉面對的是「單點故障」(SPOF)問題。

這種顧慮其實由來已久,工程師總是煩惱工業機械哪個環節出狀況,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無法運作;軍隊後勤補給的指揮官也必須思考這個問題;金融主管當局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也曾遭遇這個棘手問題,不只是一家銀行出狀況,還牽連整個銀行生態系。

例如,原本靠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走紅的AIG金融產品公司(AIGFP),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拖垮了AIG集團。這凸顯出風險高度集中、因此易受單一震撼擊垮的問題,是一種形式的SPOF。

同樣的教訓,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十多年,才逐漸讓金融圈以外的世界覺醒。

近年來的發展如當頭棒喝,迫使全球重視SPOF風險,並積極因應。俄烏戰爭暴露出德國工業巨擘過度倚賴俄羅斯便宜天然氣的愚蠢,美國科技公司如今才醒悟到先進製程晶片倚重台積電供應的危險,新冠肺炎疫情提醒各國醫療體系深深依賴中國供應口罩等醫療器材的不智,長賜輪卡運河事件則凸顯出全球海運系統有多麼依賴蘇伊士運河這個「掐喉點」。

凡此種種,無不顯示這種「集體盲點」令人驚愕。隨著保護主義、戰爭、氣候變遷這三股威脅同時來襲,對供應鏈構成重大威脅,逼得全球企業和政府領導人不得不正視SPOF風險,並設法火速應變。

於是,「分散化」(diversification)突然成為風險管理的熱門字眼,不論是個體經濟層面(例如特斯拉尋求鋰的替代來源),還是總體經濟層面(例如華府獎勵晶片供應多樣化)。

於是,「備援」(redundancies)成為時髦用語,企業紛紛建立備用產能,以支援分散化。

於是,「零碎化」(fragmentation)成為當紅概念。發明「黑天鵝」理論的作家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反脆弱」(Antifragile)一書中指出,一些操作系統彼此緊密相連,好處是流程精簡且效率提升,但同時也種下危機一旦爆發恐將迅速擴散的種子。電網就是明顯的例子,而防災復原對策之一,是打造能在災難來襲時切割成獨立部分的系統。

以「分散化」、「備援」、「零碎化」三種概念強化供應鏈,應有助促成一個應變韌性更強的世界。然而,這顯然要付出代價:額外多出新的成本。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推特員工加州提告 「大規模裁員」違法 沒在60天前通知
馬斯克大刀闊斧 紐時:推特大裁員高達3700人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 2天驚傳3起性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