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高 醫籲不可輕忽!猛爆性心肌炎原因為何?症狀有哪些?和心肌炎差在哪?如何治療與預防?

知名主持人謝哲青透露,自己因為罹患「心肌炎」,暴瘦10公斤。對此,有醫師提醒,若惡化為「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恐怕大增,提醒民眾不可輕忽。究竟猛爆性心肌炎是什麼?致病原因為何?有哪些症狀?和一般心肌炎又有何不同?一起來了解。

延伸閱讀》謝哲青患心肌炎暴瘦10公斤 醫警告:「猛爆性」恐2天猝死

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高,倘若發現身體不對勁,千萬不要輕忽。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高,倘若發現身體不對勁,千萬不要輕忽。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心肌炎是什麼?致病原因有哪些?

心肌炎(Myocarditis)是一種心臟肌肉發炎的疾病,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致病原因可分為「感染性病原」,包含病毒(如新型冠狀病毒、腸病毒)、細菌(如鏈球菌、沙門氏菌)等;以及「非感染性病因」,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過敏反應(部分治療癌症或抗癲癇藥物)等。

心肌炎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便屬病毒感染,例如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B型,尤其好發於嬰幼童;而腸病毒中的伊科勒病毒、腺病毒、人類疱疹性病毒第六型等病毒,也易侵犯心肌細胞。當病毒侵襲心臟引起發炎,患者的心臟泵血能力降低,就可能導致心跳異常或生成血栓,提高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由於心肌炎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使得醫師診斷困難度大增。部分患者僅輕微的胸口不適、頭暈、疲倦、肚子痛,無需特別治療也能康復;但嚴重者恐心律不整、心因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猝死,千萬不可大意。

心肌炎分哪幾種?怎麼判斷?

依據臨床病理學,心肌炎主要可分為「猛爆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動性心肌炎」與「慢性持續性心肌炎」四大類。

猛爆性心肌炎又是什麼?

台灣常見因流行性感冒、腸病毒或一般感冒,而引發急性心肌炎。許多急性心肌炎患者能夠不藥而癒,然當症狀急速惡化,心肌細胞壞死數量過多,患者出現水腫或心因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便有可能是發生猛爆性心肌炎的徵兆。

一旦病情快速惡化成為猛爆性心肌炎,意味著心臟已經嚴重發炎,導致無法正常跳動,可能造成心臟停止、全身休克,最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在所有心肌炎患者中,約有2%至3%會變成猛爆性心肌炎。

除了由急性心肌炎惡化而來,較為罕見的原發性疾病急性壞死性嗜伊紅性心肌炎(acute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myocarditis)與巨細胞心肌炎(giant cell myocarditis),也會表現出猛爆性心肌炎症狀,並常伴隨心室心律不整或傳導阻斷,同樣可能引發心因性猝死或多重器官衰竭,患者須立即接受治療。

綜上所述,猛爆性心肌炎之所以稱為「猛爆性」,是因為病程可以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前一小時還在與人對話,下一刻就可能因心臟驟停而倒下。且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極高,即便有適度治療,死亡率仍高達九成以上。

猛爆性心肌炎症狀有哪些?

倘若是因為病毒感染而引發的猛爆性心肌炎,會因病毒種類的不同,引發不同的症狀。比如呼吸道症狀的咳嗽、流鼻水,腸胃症狀的腹瀉、嘔吐、腹痛,或是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等。

而猛爆性心肌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與嘔吐,接著再慢慢伴隨著胸痛、胸悶、精神活力變差、四肢冰冷、冒冷汗、排尿減少等血液灌流不足的表現。起初單純的腹痛、嘔吐症狀,與腸胃炎的表現相似,容易增加早期診斷的困難;若有懷疑,可抽血、並透過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評估。

醫師提醒,要是出現精神不佳、食慾不振、呼吸急促、四肢冰冷等,或持續腹痛、嘔吐等,就應該盡速就醫,讓醫師及早評估。

猛爆性心肌炎如何治療?

猛爆性心肌炎的患者,通常心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當心臟衰竭的速度太快,就必須盡早使用葉克膜(ECMO),取代心臟功能,維持器官灌流,並等待心衰竭恢復。

若患者心臟功能恢復,通常可以在一周內移除葉克膜;少數患者無法如預期般恢復,就要考慮以人工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或植入人工心臟。

雖然猛爆性心肌炎致死率極高,但對於猛爆性心肌炎的患者而言,若能在猛爆期(fulminant phase)給予積極性藥物治療及機械性循環輔助,通常可以有良好的長期預後。

猛爆性心肌炎怎麼預防?

由於病毒感染是引發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預防心肌炎,首重預防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季節轉換時,可施打疫苗、注意溫差,防範防流感、感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

此外,應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生,並養成適量運動的習慣,增強免疫力。飲食上,則建議戒菸、均衡飲食、避免加工食品與過量飲酒。透過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多管齊下,降低心肌炎發生的機率。

最重要的是,如果感冒或腸胃炎,務必注意後續症狀,若久未痊癒,甚至有心悸、胸痛等不尋常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以防急性心肌炎,甚至持續惡化成為猛爆性心肌炎。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