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奏家搞創作 為自己的樂器譜曲

中國時報【趙靜瑜╱專訪】 「身為一位作曲家,我其實有時候不能接受一些作曲家自以為是的作品,如果現代音樂一直讓新樂迷卻步,作曲家自己是否也該負點責任?」是自省,也是提醒,化為師大音樂系副教授趙菁文策展國家兩廳院「新點子樂展」的動力,今年演出將邀請獨奏家們一起「創奏」,展現自己樂器最美的音色。 今年「新點子樂展」以「亞洲新記憶」為題,趙菁文說,她常被問到新點子樂展的「新」究竟是什麼?「這樣的音樂會沒有標準操作程序(SOP),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沒有前例,這是一段必須不斷嘗試,再不斷推翻自我,才能感受從歐洲、中亞回到台灣的音樂旅程。」 個頭嬌小,雖然已經當了媽,笑起來一如大學女生,趙菁文是台灣少有從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的作曲博士,目前擔任師大音樂系副教授,主授作曲,「我常想,為何一定要讓音樂家服務作曲家,作曲家真那麼不可以被取代嗎?很棒的獨奏家們可以自己創作最了解自己樂器的音樂嗎?」 這次趙菁文找來自荷蘭的「輿圖跨民族樂團」(Atlas Ensemble)與台灣中西樂獨奏家們共同演出,在跨文化背景的指揮Artyom Kim帶領之下,輿圖獨奏家與8位台灣中西樂獨奏家將化身為「作曲家」,挑戰口耳傳承與五線譜記譜創作的歐亞文化差異,超越語言的隔閡來創奏音樂。 「我很感動,台灣的音樂家們都願意關上一周,跟這些中亞的音樂家們一起舉行工作坊,互相瞭解跟傾聽,然後共同發展出一首30分鐘的創作。」趙菁文說,這一周不能教書,不能練習,排練費也很有限;再加上合作的中亞音樂家們完全不懂英文,各自手上的樂器又都是民族樂器,可以想見困難重重,「但我們深信,只有音樂家知道自己手上的樂器最美的音色在哪裡,這首音樂,讓音樂家為自己的樂器創作。」 除了這場「來自中亞的新語」音樂會,今年新點子樂展還包括「不承受時間的花」,由德國摩根斯坦三重奏與摩登樂集獨奏家一起演出;「遶境共聲」則是台灣原創,結合近30位音樂與劇場菁英,從編制、劇本、用材、型態、聲響等元素,打造一個專屬於台灣的音樂劇場。音樂會將從9月23日至10月1日在國家兩廳院演奏廳與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