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KKBOX不只改名,執行長林冠羣宣告3年內上市!

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原生網路服務公司KKBOX,總算揭露IPO上市計畫。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接受《遠見》獨家專訪直指,保守估計3年完成!但因為有「這些關鍵」,也可能超前達標。

KKBOX終於鬆口上市計畫!台灣媒體科技集團KKBOX Group,上週宣告集團改名KKCompany,並在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時,宣告即將上市。

這是自其2005年創立以來,歷經媒體上百次明裡暗裡探詢之後,首度說明IPO上市規劃,「我們計畫3年內IPO,要在哪一個市場?台灣、日本、美國?目前還想不出來!」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談笑間證實了一個爆炸性消息,卻仍賣了個關子。

由音樂串流服務KKBOX起家的KKCompany,2016年轉為集團化,積極拓展多元產品線與國際市場版圖,除了最資深的聲音社群 KKBOX(續用舊名)之外,衍生的影音串流 KKTV、串流科技 KKStream、內容新創加速器 KKFARM 、娛樂展演 KKLIVE,在疫情帶動的轉型浪潮之下,四大「非KKBOX家族」營收快速成長,現已佔比集團全營收40%,鼓舞團隊挑戰公開資本市場。

超過5年沒有直接面對媒體的林冠羣,談及此刻控股公司從KKBOX改名KKCompany的重要性,「在幾大品牌都已經茁壯到某個程度,非KKBOX的營收超過40%,『改名』的時機成熟了,KKCompany成為媒體科技集團,各個品牌不用再跟著『大哥』KKBOX的名字了」。

KKFARM孵育的陳芳語(圖右)、Tower da Funkmasta,演唱近期爆紅的〈玻璃心〉。KKCompany提供
KKFARM孵育的陳芳語(圖右)、Tower da Funkmasta,演唱近期爆紅的〈玻璃心〉。KKCompany提供

KKFARM孵育的陳芳語(圖右)、Tower da Funkmasta,演唱近期爆紅的〈玻璃心〉。KKCompany提供

年資超過16年的KKCompany,定義上雖然已非「新創獨角獸」(創立10年以內),但外界早已認為其身價是獨角獸「金身」(估值10億美金)。

KKCompany股東結構長期穩定,在2010年底引進日本KDDI電信資金,緊接著2011年取得HTC宏達電挹注,又在2014年由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注資1.04億美金,目前日本KDDI仍是三大法人股東之首。

2014年曾考慮台灣登板

採訪過程中,林冠羣首度證實流傳多年的產業傳聞。2014年KKBOX曾經有個契機,先在台灣IPO,然後繼續拓展海外市場。

但此時經營團隊在發展戰略上,有了精密思辨:究竟應該將音樂串流服務這項服務擴及海外?還是應該趁著Local King(本地王)的姿態,做多角化產品、培養別樣的成長引擎,再擴及海外?

「燒錢模式,一開始(資)本要很厚,那時拿到1.04億美金融資,以為很厲害了,但對比國際相同性質的公司,我們真的是小咖,」林冠羣自我評量,有感於要與國際串流服務平台比資本,實在沒有優勢。

他表示,KKBOX在台灣,從2005年一路燒錢到2010年,直到2012年才轉正,更何況其他市場,注定要燒三、五年,「我們的股東是穩健型公司,我們一直在想,不用燒那麼多錢的模式。」

於是KKCompany自2015年後開始積極嘗試開發新產品,進行多面向的內部創業,除了活下來的四大「非K家族」之外,其實胎死腹中或夭折陣亡的也不少,例如活動資訊平台、社群App….等,還有較為知名的二手市集KKTOWN(2015-2017)。

幾經波折,林冠羣慢慢整理出了適合集團轉進的成功模式,「如果過去10年多角化,算是有達到一定成功的話,我學習到要善用unfair advantage(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也就是指KKBOX做串流有經驗,做平台、做社群、做影音、做內容有經驗,所以新事業若能借力既有優勢,初創時就不用從零開始,「等於是球賽要打4節,第一節已經先贏了,勝了很多分。」

影音串流等五大事業部門,皆有新規劃

延續戰略思路,盤點KKCompany集團事業布局三大戰線:一為分眾媒體(Vertical Media),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經營分眾市場與會員;二是內容,聚焦培育新創內容廠牌、發行創作內容;三為技術和雲端,以串流科技與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KKCompany旗下事業體。kkbox提供
KKCompany旗下事業體。kkbox提供

KKCompany旗下事業體。kkbox提供

解析KKCompany五大事業近況與發展規劃:

▋聲音社群 KKBOX(to C):

音樂串流服務KKBOX續用舊名。華語音樂平台KKBOX,活躍於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多年努力之下,讓線上聽歌已經成為如同「水、電」的生活基礎,團隊目前致力於往上再蓋一層,加強連結人與人的關係。未來在越來越激烈的聲音內容領域,將著力於強化「社群」功能。

▋影音串流 KKTV(to C):

立於台灣本地的利基型線上觀影服務,2016年開站,現以日劇動漫為主要內容特色,經過5年搖擺,今年總算熬過來,開始轉正賺錢。

▋娛樂展演 KKLIVE(to C):

主要服務台港澳用戶。2018年是由旗艦活動KKBOX風雲榜衍生而出的策展單位,不只是演唱會,甚至是論壇、尾牙,疫情期間已完成百場活動,下轄售票平台KKTIX。中長期發展方向是增加活動數量、產品類型,甚至是協助主辦方創造更多收入來源。

▋串流科技 KKStream(to B):

2016年創立的子品牌,目前營收僅次於KKBOX!其九成以上收入來自日本市場,客戶包括日本電視台、頻道商等,傳統影音內容的OTT服務;甚至是直銷公司的教育訓練、居家健身俱樂部等,意想不到的企業影音內容,現於日本市場市佔率已在前幾名,未來目標是組織快速成長、產品模組化,已符合市場所需,並成為日本市場領導品牌,並逐步往台灣與東南亞佈局。

▋內容新創加速器 KKFARM(to B):

2017年啟動的文創品牌,現已投資30多個新興音樂品牌,包括陳芳語、茄子蛋、高爾宣等歌手。團隊從KKBOX播放類型觀察,可見兩大趨勢:一是分眾化、小眾化;二是華文歌曲點播比例,從15年前的七成五,緩慢下跌至五成以下。未來目標是國際化,目前已投資2個美國品牌,期望持續向外擴展。

「雖然我們好像做Local King(本地王)可以,然後在上面堆疊一些增值服務,但我在思考時還是會回來原點,就是說從KKCompany去思考,不同的産品線、事業線,能不能不被鎖在臺灣,能不能做全球生意,」林冠羣總結「控股公司」的角色,並且強調現在集團綜效「不夠」,需要更多橫向連結,降低「重複發明輪子」的重複工序問題。

至於到哪IPO上市,真的不是已誕生台灣獨角獸的日本市場嗎?

林冠羣表示,幾個市場都在考量,「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在台灣上市,因為我們是台灣品牌,也因為維運成本相對低,訴訟風險也低,但現在確實不知道」。

【KKCompany小檔案】

▋創立時間:2005年(2016年集團化)
▋執行長:林冠羣
▋主要股東:日本電信商KDDI、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宏達電htc
▋主要業務:聲音社群KKBOX、影音服務KKTV、串流技術KKStream、娛樂展演KKLIVE、文創投資KKFARM等。

既然有明確的IPO上市計畫,控股公司更名、凸顯子品牌,是不是有意讓子品牌獨立融資?或是為子公司獨立上市,預留伏筆?

林冠羣表示,獨自募資目前沒有想法,母子公司上市的話,卻是有很多集團如此,不過可能要看最後登板的市場條件,例如在日本母子公司上市的法規就很嚴格。

台灣人熟悉的網路公司KKCompany,走過16個年頭,終於實現多角化,在本地孵化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品牌,並從Local King走向國際化,為台灣創業圈寫下新的模式。

「疫情時代,讓線下的東西被封住,更多的移往線上,這讓我們想的更清楚。希望可以在我50歲的時候,完成KKCompany上市,」林冠羣笑著說出願想。

但林冠羣何時50歲呢?其實只在2年後。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