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憂鬱症能多嚴重?醫師:插鼻胃管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20年全球有3大疾病必須加以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愛滋和憂鬱症。據統計,台灣有超過200萬人受憂鬱症所苦,「心情」和其他重大疾病一樣,已是不可忽視的公衛問題。基本上憂鬱症可分為輕鬱症和重鬱症,我們都知道憂鬱症患者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但多數人應該不曉得,作為一種精神疾病,部分嚴重的憂鬱症患者甚至必須插鼻胃管維生。

精神科醫師蕭懋翔表示,憂鬱症患者發作期和恢復期的狀態差異可以非常大,「難治型憂鬱症」也有機會康復。(圖/醫師提供)
精神科醫師蕭懋翔表示,憂鬱症患者發作期和恢復期的狀態差異可以非常大,「難治型憂鬱症」也有機會康復。(圖/醫師提供)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懋翔向《三立新聞網》分享臨床案例,他曾經治療一位50多歲的女老師,由於該病患在一次手術後吞嚥功能受損,開始鬱鬱寡歡,狀況持續惡化,情緒低落到出現妄想:覺得家裡快要破產,家人也不要她了。這位中年教師嚴重到後期甚至開始拒絕進食,醫護必須為她放鼻胃管維生。

蕭懋翔解釋,該名病患罹患的是「難治型憂鬱症」,抗憂鬱藥物的成效不彰,經歷多次換藥,更反覆住院治療,症狀一發作起來,旁人看了可能會覺得她人生無望了。但在醫護團隊的照護下,她的心理狀態迎來了柳暗花明。

女老師後來持續服藥,也漸漸有動力透過復健改善自己的吞嚥功能,鼻胃管最後撤掉了,一度看似絕望的憂鬱症患者,終於等到了撥雲見日的那一天。蕭懋翔表示,憂鬱症就是如此,發作期和恢復期的狀態差異可以非常大,女老師的案例也給了大家信心,症狀再嚴重的憂鬱症病患,其實都有機會康復,一旦好轉會和發作時差非常多,能夠恢復失去的生活功能。類似臨床案例對於憂鬱症患者和其家屬可說是一種鼓勵,只要持續接受治療,患者一定有機會走出愁雲慘霧!

蕭懋翔進一步說明,像女老師這類難治型憂鬱症,由於對藥物反應不佳,最後線的治療包括「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但病患必須全身麻醉,多半得住院接受治療;如今精神科醫師有了一項新的利器:「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rTMS)。

接受「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的患者無須麻醉。(示意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接受「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的患者無須麻醉。(示意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rTMS是一系列重複、集中的磁脈衝,能產生感應電流刺激目標部位的腦細胞活化,而醫師使用rTMS來刺激大腦中主管情緒調節與執行功能的區域,目標是重新喚醒這些細胞與相關迴路,活化憂鬱症患者大腦中原本不太活躍的區域,達到抗憂鬱的效果。

臨床研究表明,rTMS極少引發副作用,較常見的是治療中的眼皮抽搐以及輕微的頭皮不適和頭痛。(示意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臨床研究表明,rTMS極少引發副作用,較常見的是治療中的眼皮抽搐以及輕微的頭皮不適和頭痛。(示意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rTMS會在醫院特設的治療室內進行,它的優點在於非侵入性、免麻醉、不必住院,每次治療只需時40分鐘左右。蕭懋翔透露,對於難治型憂鬱症,若病患1週施作5次,經過連續2週的治療,約有50%的患者情緒改善;而且臨床研究表明,rTMS極少引發副作用,較常見的是治療中的眼皮抽搐以及輕微的頭皮不適和頭痛,少數文獻指出有極少數的癲癇發作之虞。

蕭懋翔醫師提醒,未滿18歲者、孕婦以及有癲癇病史、腦疾或腦內有植入物者不適合做rTMS。(圖/左-記者陳弋攝影;右-醫師提供)
蕭懋翔醫師提醒,未滿18歲者、孕婦以及有癲癇病史、腦疾或腦內有植入物者不適合做rTMS。(圖/左-記者陳弋攝影;右-醫師提供)

蕭懋翔強調,憂鬱症是容易復發的疾病,建議患者維持定期治療。rTMS適用於急性期的症狀緩解,做完仍會建議繼續配合藥物治療,倘若再度發作且藥物效果不彰,可以再考慮接受rTMS。須留意的是,未滿18歲者、孕婦以及有癲癇病史、腦疾或腦內有植入物者不適合做rTMS。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台灣每3分鐘1人罹病!56歲婦「手痠」就醫確診糖尿病
本週「3生肖」財運爆發 週4威力彩上看6.1億快去買!
有錢快申請!「農漁民子女」助學金最高1.3萬元
木星順行4星座幸運爆棚 第三名偏財上門「輕鬆賺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