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社區交界最危險 國衛院證實登革熱巷
[NOWnews今日新聞] 2023年6月台灣迎來新冠肺炎後的第一波登革熱疫情,並在台南、高雄等區域延燒數月,其中台南市集火追查天溝、高雄清掃下水道斑蚊棲地。國衛院最新研究以高雄市為案例,證明病例與下水道斑蚊孳生源分佈的關聯性,但也有專家對相關研究持懷疑態度,認為兩者不該有關聯性。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培生指出,高雄市有許多老舊社區中,而「登革熱巷」是用來形容常成為登革熱疫情溫床的環境,這些區域通常是巷道,寬度落在4米左右、兩側是2到3層的建物。
林培生表示,如果這類場域的水溝出現斑蚊孑孓、成為所謂的「陽性水溝」,就會大幅提高成為「登革熱巷」的機率。
林培生指出,依據高雄過往經驗,只要此類巷弄爆發疫情,群聚風險會特別高、情況也會格外嚴重,甚至成為疫情向外擴散的起點,因此直觀來說,「陽性水溝的存在」與「登革熱疫情傳播」應該要有緊密的關聯性,但實際上國內外研究卻找不出這樣的證據、無法證明「登革熱巷」的概念確實存在。
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中心專案助研究員劉韋良進一步解釋,污水接管率提高讓汙水外流的情況減少,水溝中因老舊崩落等因素產生的窪地,累積的大多會是乾境的水,正好成為斑紋棲地,目前觀察也確實發現,接管率提升會伴隨斑蚊孳生增加,但卻無法找到病例數與此類水溝分佈有關的統計證據。
國衛院近年來持續推動登革熱大數據分析計畫,並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林培生與其團隊回顧過去高雄市的水溝樣態探勘資料,以及登革熱病例分布等資訊,最終發現關鍵盲點,認為科學統計上始終找不到證據的原因,與「人口稀少問題(Small population)」及「零膨脹」有關。
針對「人口稀少問題」,林培生解釋,區域人口疏密度不同,會讓統計時產生偏差,舉例來說,某行政區的居民稀少、出現少數病例,可能就讓發病率看起來非常可觀,但對於居民眾多的行政區,即使發生很大量的病例,發病率還是可能被總人數稀釋掉。
林培生提到,有些區域可能根本沒有個案、環境內卻存在陽性水溝,此時統計上掛0,就會嚴重影響到統計結果,尤其高雄市的登革熱疫區往往聚集在舊高雄、鳳山區一帶,回歸分析一做、陽性水溝與登革熱病例乍看之下似乎就毫無關聯性。
此外,林培生指出,傳統統計處理方法也忽略了蚊子會跨區域移動的特性,其影響不應只侷限在單一特定區域、周邊也應該受到影響,因此在團隊開發的統計處理方式中,把鄰近區域也一並納入考量,把這些周邊資訊加進來、綜合掉發病率的偏差,最終首度確認了陽性水溝與登革熱巷的關聯性,並於今(2023)年9月將相關結果發表國際期刊《醫學統計》。
不過,對於相關研究,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醫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抱持懷疑態度,他說,水溝與登革熱病例分佈有關聯性反而是奇怪的事情,即使考量污水接管率提高,水溝內的環境也不適合斑蚊生存,在水溝中活動的蚊子應該都是家蚊等其他種類才對。
此外,黃高彬說,以往不清楚斑蚊的習性,曾經發動環保局去對水溝噴葯、希望達到登革熱防治的效果,但後來發現噴再多都沒用,根本原因就是水溝裡待的蚊子不是病媒蚊,所以噴水溝對登革熱病媒蚊來說是無傷的,現在也已經不會特別去對水溝噴藥了。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29 因颱風假明日登革熱緊急防治暫停
登革熱疫情預期11月達高峰 陳其邁召開專家會議
小犬襲台更要防蚊!颱風經過怕「登革熱變更兇」 專家教自保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