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蔡萬才台灣貢獻獎肯定,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記者是很有價值的工作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流傳於現代的話,用以嘲諷記者的素質低落。然而,一個職業,被單單一句話所傾覆,實在可惜。尤其台灣有許多優秀的記者、新聞工作從業者,其中,《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更可謂其中之標竿。
從一名記者起步,到成為天下雜誌媒體群的負責人,殷允芃在新聞傳播路上,獲得無數獎項肯定,包含曾獲頒愛荷華大學傑出校友、1985 年成功大學傑出校友、1976 年第六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以及三次獲頒金鼎獎、1987 年獲麥格塞塞獎新聞獎,1995 年更被《亞洲周刊》評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而今年,殷允芃的獲獎紀錄中,再添上珍貴的一筆: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一直用沉穩的語調講述這些年點滴的殷允芃,用了輕快飽含笑意的語調說:「所以說,當一名『好記者』,是有價值的。」
我要當記者
大學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殷允芃在大三時接觸到英文新聞課程,啟發了她對新聞傳播的興趣。回憶起這一段往事,殷允芃像是看著當年的自己,堅定地說:「我認為,做記者可以看到更不一樣的世界。」
懷著滿腔熱血,殷允芃後來赴美愛荷華大學攻讀新聞傳播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她落腳美國,如願成為一名記者,於《費城詢問報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服務。
「要說我在美國工作期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經歷,莫過於採訪到張愛玲。」
張愛玲是殷允芃相當敬佩的作家,她對於張愛玲的寫作能力,像是出神入化的比喻手法,著迷不已。但張愛玲是出了名的低調,從不輕易受訪。年紀輕輕的殷允芃,什麼沒有,膽子倒是挺大。她向皇冠雜誌毛遂自薦,並手寫一封採訪邀約信,橫越半個美國,親自塞到張愛玲家的門縫下。
想起這件故事,殷允芃仍相當自豪當初的執行力與毅力。「在我之後,沒有人再專訪過張愛玲,但她卻接受了我的訪談,而且一聊就是三小時,大概她對這篇訪問還算認可,我們後來保持聯絡十幾年,甚至後來我創辦《天下雜誌》的時候,她還寄了賀卡過來。」
走一條不同的路
「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辦雜誌。」笑著說出這句話,殷允芃讓在場聽她分享記者生涯的人通通都笑了。
回台灣後,殷允芃曾在不同媒體任職,還當過政大新聞系的老師。1981 年,她與友人共同創辦了爾後影響台灣,乃至於整個華人媒體圈甚深的《天下雜誌》。
「當時台灣沒有一本把經濟寫得平易近人的雜誌。我幫《亞洲華爾街日報》撰稿的期間,對於他們能將經濟寫得如同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感到佩服。我相信,台灣也需要這樣的雜誌。尤其在那麼一個政治動盪的年代,經濟,是我們重要的支柱!」
後來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天下雜誌》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類雜誌。而殷允芃的腳步從未停歇,她接續推出了《康健雜誌》、《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親子天下雜誌》、《天下雜誌出版》、《天下學習》,形塑了完整的「天下雜誌群」。
「我本來以為我創了天下後三年就能休息,」話說到一半,大家都笑了。「但我很樂於當記者,也很樂於在新聞傳播業服務,所以不知不覺就一直做下去了。」天下雜誌群在她的帶領下,締造了許多成功典範,影響了無數人。
追一個清晰的夢
對於當代人針對記者職業的輕視,殷允芃抿起了嘴,想了一下,接著說:「其實仔細想想,每一代記者都有需要面對的挑戰與課題。我們那一輩的記者,資訊不發達,要很辛苦地收集素材;但對現代記者來說,反而是資料太多,要如何去蕪存菁,找到值得報導的材料,成為最大的挑戰。」
殷允芃引用《天下雜誌》經常分享的一段話:「走一條不同的路,追一個清晰的夢。」她認為,現代記者同樣具有重要的使命與價值,不管外界怎麼評論,成為一名「好記者」,仍是每一個記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張愛玲接受我採訪時曾說,好的文章會讓人停下來深思。身為一名優秀的記者,要夠努力、夠用功,還要做很多研究,並摒棄成見,抱持同理心,才能寫出一篇讓人深省的文章。這不簡單,但需要有人做。」
殷允芃在三年前宣布將管理天下雜誌群的責任,交棒給六名專業經理人。雖然已經退休,但她仍十分心繫台灣新聞傳播產業的發展。今年獲得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的肯定,許久未接受採訪的她,最後藉此機會表達她對台灣新聞傳播的期冀:「我們要有信心,好的故事、好的事情正在發生,只要我們找到對的解讀方式,有價值的新聞就會誕生。希望有更多人投入這個行業,也希望每一位記者都能以自己的工作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