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刺

作者:王溢嘉

出處:《新編 蟲洞書簡》有鹿文化出版

記得有一位詩人說:「世人常因玫瑰多刺,而抱怨上蒼;卻少有人因刺上長有玫瑰,而感謝造物主。」玫瑰與刺,就像黑暗與光明、美滿與不幸、優點和缺點,原是一體的,你是要「怨」還是要「謝」,要「悲」還是要「欣」,端視你怎麼看。

從某個角度來看,出身於貧寒的家庭,似乎是天大的不幸。而的確也有不少人抱怨,如果他們不是家境清寒,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中上家庭子弟的有利條件,輸在起跑點,那他們就會有比今天更好的成就。

但有些人卻不這麼認為。譬如舞蹈家鄧肯(Isadora Duncan)雖出身貧寒,但她卻說:「我童年的時候,母親很窮,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好運。因為她雇不起保母或傭人,而使我的童年能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年紀輕輕,就和姐姐在舊金山教舞為生,也因此經常出入於有錢人的家庭,但她說:「我對那些人家的小孩,一點都不嫉妒,反而只有同情。我覺得他們的生活狹隘刻板,我和他們比起來,有著人生各方面有價值的閱歷,比他們要富有千百倍。」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亦是貧寒出身,在他小時候,「家裏每周六都會蒐集、統計全家的收入,然後再決定怎麼花用。賺到的每一塊美金,都要用在全家人的血和肉上」。他小小年紀,就為了全家人的血和肉出外工作。

在成為億萬富翁後,他說:「貧寒子弟和富家子弟相較,老天爺賜給貧寒子弟的是無價之寶。」所謂「無價之寶」就是因貧困而養成的勤勉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它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但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關鍵。

《唐吉訶德》(Don Quixote)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代表作,但這部膾炙人口的夢幻英雄小說卻是他在被囚禁於馬德里監獄中完成的。在監獄裏,塞萬提斯心情鬱悶,只好寄情於寫作,打發時間。但處境窘困的他,後來連買紙的錢都沒有,而不得不以町革權充稿紙。

當時,有好心人士勸一位富有的西班牙人接濟塞萬提斯,但這位富翁卻意味深長地說:「上帝不允許我去接濟他的生活,因為只有讓他處於貧困之中,才能使世界變得豐富。」

貧困是「刺」,各式各樣的逆境都是「刺」,有人認為這些「刺」是造成自己不幸與痛苦的根源,而心生怨懟;但有人卻歡迎、珍惜這些「刺」,因為他們知道,唯有從這些「刺」出發,他們才能邁向「玫瑰」之路。

這不是唐吉訶德式的夢幻,而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命態度。人生多荊棘,就像玫瑰多刺,我們不僅要學習從刺上看到玫瑰,而感謝造物主;更要從刺出發,走出荊棘,邁向玫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