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能土法煉鋼,大數據+機器人才是正解

還記得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星際效應》嗎?片中最吸睛的,莫過於那隻會駕駛太空船、會修理船艙的機器人,它陪伴主角聊天,渡過漫漫太空旅程,甚至還會開玩笑自嘲。

這樣的未來景象,並非遙不可及。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展,機器人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舉凡自動駕駛、櫃檯服務、新聞撰稿、智慧語音助理......,各領域皆有大廠商投入研發,機器人越變越「聰明」。

前百度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教父」吳恩達甚至斷言,不出幾年,使用語音與機器對話將成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人們會將不能和機器人對話的時代,遺忘得一乾二凈。」

「理財機器人」成華爾街新趨勢

這股「機器人革命」也一路燒到美國華爾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使用機器人來協助,「金融科技」(Fintech)如今已是華爾街的下一個戰場,紛紛砸下大量資金開發理財機器人。

美國華爾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使用機器人(圖/www.law.gwu.edu)
美國華爾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使用機器人(圖/www.law.gwu.edu)

美國華爾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使用機器人(圖/www.law.gwu.edu)

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景順(Invesco)、安本(Aberdeen)及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先後都以併購或策略合作的方式積極加入戰場,推出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

而投資客戶反應也是極為熱烈,投資管理公司嘉信(Charles Schwab)推出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短短不到三個月內,就吸引了超過三萬名新開帳戶,管理資產總額上看二十五億美元。

另一頭,金融集團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也於今年推出代號「LOXM」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股票交易員執行全球股票交易業務。《金融時報》報導,摩根大通全球股票電子交易負責人丹尼爾・西蒙(Daniel Ciment)說,「LOXM」會使用最快的速度,幾乎是毫秒間,搭配演算法選擇最佳賣出價格執行交易指令。

而「LOXM」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不只是呆板執行指令,而是從過往數十億條歷史交易訊息中,學習成功與失敗經驗,歸納總結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例如,如何大量拋售股票卻又不對市場造成過大影響。

投資策略不再只靠人腦

如今,美國境內使用理財機器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不斷向上攀升。根據安永企業管理諮詢公司(EY)的財富管理洞察報告指出,這數字到二〇二〇年,將達到二・二兆元,屆時,理財機器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將佔全球的五%。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金融投資機構加入戰場。

理財機器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到二〇二〇年,將達到二・二兆元。
理財機器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到二〇二〇年,將達到二・二兆元。

理財機器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到二〇二〇年,將達到二・二兆元。

華爾街的投資策略受到影響,資產管理不再依賴經理人主觀判定,投資漸趨依靠大數據分析,依此預測市場走勢,大量非財金背景的交易員開始投入交易市場;光是二〇一五年,避險基金經理人收入排行榜前十名,採用大數據分析的經理人就超過半數。

就連富豪投資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長子羅伯特・索羅斯(Robert Soros),宣布辭去家族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FM)總裁一職時,也表明原因之一就是靠機器人理財預測結果更準,人腦已越來越難創造超額報酬。

理財服務新面貌,小資也有客製化服務

理財機器人的出現,不僅讓投資管理公司改變慣用的投資策略,更使得財富管理市場出現全新面貌。過去理財服務只供資產達一定門檻以上的富有客戶使用,理財機器人上線後,服務門檻大幅降低,有的銀行甚至將最低使用門檻壓至一千元,讓小資客戶同樣能享有專屬的理財服務。

投資管理服務業也因此更為「客製化」,理財機器人只要依照客戶個人資料、不同需求及能承擔的風險程度,就能規劃出最適合個人的投資策略,並提供個人化理財分析,甚至能設定「自動」或「手動」調整投資組合,適時更新投資建議。

理財機器人如此席捲世界各地財富管理市場,台灣理當不能落於人後。金融機構紛紛宣布投入研發,而知名基金公司復華投信,日前則推出由本土自主研發的理財機器人服務「強勢通」與「低點通」,專為台灣投資人量身訂做。

其實,理財機器人說穿了,就是藉由它「毫無人性」的投資建議,克服人性弱點,避免逢高追高、逢低殺低的不理性決策。因為,在投資決策上,機器人是絕對理性、客觀。靠機器人理財的時代已經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報導
面對強大的人工智慧,國小校長擔憂:老師若還只會照課本教書,孩子競爭力將輸給機器
全球首例!機器人竟獲公民權?最美AI入籍沙國,網友疑:她能投票、決定國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