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題】高配息基金非穩賺不賠 破解理專5大話術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希望投資穩當,一定要自己先弄懂商品,這樣面對理專攻勢,才能見招拆招。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希望投資穩當,一定要自己先弄懂商品,這樣面對理專攻勢,才能見招拆招。

「定存利率0.8%,這檔高息基金年配8%。」這樣的好康,你能不心動?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當網路上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高配息基金的受難者時,投資人早就應該要提高警覺。而面對理專的攻勢、商品的迷人糖衣,大家一定要學會見招拆招,才能不成為下一個受難者。

「先生、小姐,這邊有個賺錢的機會,年配息8%,要不要了解一下?」這樣的電話幾乎人人接過,大家都知道電話那頭的人是銀行理專。值得玩味的是,1位資深理專卻點破說:「若真的穩賺不賠,那自己賺就好,為何要告訴你?」

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民眾因此對高配息商品趨之若鶩。
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民眾因此對高配息商品趨之若鶩。

經濟動盪 看懂商品自保

30歲的小楊是個上班族,去年有筆2萬美元定存到期,「當時理專推薦我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說配息率8%,10年後我累積領的利息就相當於投入的本金,幾乎保本。」沒想到今年3月基金投報率跌至負20%,「原本每月可領到一百多美元的息收也縮水。想要贖回,理專卻說要支付3%手續費。雖然現在稍微反彈,但帳上損失也快2千美元。」小楊無奈地說。

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資料顯示,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經濟動盪,今年第一季申訴、評議案件都比去年同期增加2至3成。檢視銀行業爭議類型,「受理存款、開放帳戶爭議」為最大宗(10%),其次是「違反受理業務應告知事項義務爭議」(9%),都與理專服務息息相關。

原本中性的商品,若被加以誇飾銷售、輔以勸誘借錢槓桿操作,難免爭議頻傳。而自保之道,當然是看懂商品特色、拆解理專的話術。

消費者自保3招

若不幸與金融業者產生消費糾紛時,為公正公平兩造雙方必須針對主張舉證,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總結3招幫助消費者自保。

第1招保留勸誘文件

理專在行銷過程一定會與消費者有文件上的溝通,包括:商品DM、計畫書、建議書,通常在講解時也會有畫記,留下勸誘線索,甚至連LINE、簡訊等行銷訊息都可當證據。

第2招掌握金流動向

若是被勸誘貸款投資,時間、金額都是最好的舉證資料,例如:貸款下來當天,戶頭立即被扣款投資,且貸款金額與投資金額相近。

第3招落實KYC(認識你的客戶)

在業界通常會先行銷引起客戶的興趣,再進一步做KYC,因此KYC被誇大是很常見的事,例如以業外收入放大個人年收,如此一來KYC結果會更加積極,可購買的商品也越多樣,但業外收入浮動,消費者不見得可承受相應的風險。建議誠實回答KYC,才能保護自己。

面對理專銷售的商品,民眾需有基本認識。
面對理專銷售的商品,民眾需有基本認識。

話術一:現在定存不到1%,這檔基金年配息8%以上,只要持有10年,累積的配息就等於本金,幾乎保本,10年後可零成本領息。

「當聽到理專跟你說:『有檔基金很不錯!』就要提高警覺,特別是不問投資人風險屬性就執意推銷,代表他只想賣你利潤最高的商品。」資深理專表示,理專很少主動談起高收益產品的風險,更不會告訴你為何它可以配出高於定存10倍利息。

曾任理專、現在從事教職的基金達人Jim男分析,高配息基金與股票相似,都是波動大的產品,許多人只看每月有利息進帳,卻不知基金淨值可能滑落,最終導致每月配息衰減。事實上要釐清基金是否獲利,不是看配息率,而是要檢視包括利息與價差的總報酬。

尤其外幣計價基金的匯差問題,更是導致高配息基金出現損失的原因。1位金控高層就提到,以台灣投資人熱愛的南非幣計價基金為例,由於這幾年匯率急貶,價格急跌,就算配息率再高都補不回來!

買投資型保單以為死後保本,卻未意識到危險保費將隨年齡遞增,活得越久、支出越高。
買投資型保單以為死後保本,卻未意識到危險保費將隨年齡遞增,活得越久、支出越高。

話術二:這檔基金已經持有2年,現在有更好的機會,我幫你轉換到更有前景的基金。

理專根據年資、等級有不同的業務目標,以資深理專為例,每月必須做到4,500萬元的金額,相當於為銀行創造180萬元的手續費收入。每月20個工作天、每天上班9小時,換算下來每小時必須賺進1萬元的手續費。為達業績目標,理專只好在既有的客戶群裡,想辦法創造出更多的手續費,解舊換新、轉換標的是常見手法。

「手續費的設置是為了提高理專服務客人的誘因,卻演變成理專業績達標的工具,不斷地『狂洗』客人。」資深理專透露。下次再聽到理專勸誘轉換標的,一定要去了解商品內容,而不是傻傻照做,為理專創造業績時,也為自己增加手續費負擔、進而吃掉獲利。

話術三:我幫你買的這檔基金,不用手續費,現在買很划算。

「打著不收手續費的旗幟招攬客戶,但那只是『後收型』的包裝。」Jim男分析,後收型主打持有滿N年可免手續費,若提前贖回則須支付「遞延手續費」。以4年後收型為例,持有未滿1年徵收4%遞延手續費,每年依次遞減1%,超過4年贖回,手續費才會歸零。

另外,後收型還有每年1%的分銷費,因為直接從基金淨值扣除,容易被忽略,換句話說,投資要賺錢,得先跑贏手續費加分銷費,絕對沒有「免費」這件事。偏偏後收型手續費佣金高,是理專主推項目,不可不慎。

打著賺利差的算盤,以房屋抵押貸款投入高息產品,有可能陷入風險加倍的深淵。
打著賺利差的算盤,以房屋抵押貸款投入高息產品,有可能陷入風險加倍的深淵。

話術四:現在房貸利率只要2%上下,把房子抵押借錢出來,投資年利率8%的基金,等於實賺6%。1千萬元每年可帶來60萬元的現金流。

「借錢不會讓獲利倍增,但風險卻加倍。」資深理專分析,假設手邊有100萬元,再向銀行借100萬元,等於投入200萬元投資,賠了1成,即損失20萬元,也就是你原有的100萬元資產僅剩80萬元,相當於損失20%,但跟銀行借款100萬元的負債仍在,而且借錢還得付利息,「過程中誰能萬無一失呢?當然是借錢給你的銀行。」借2賺6,絕非無風險套利,投資人一定要將萬一賠錢的最壞情境設想進去,才不會草率做出「貸款投資」的決定。

話術五:選擇投資型保單連結高配息基金,每個月不僅有息收當作生活費,等你走了還有一筆保險金可以留給下一代。

「但萬一你一直沒有走呢?投資型保單裡的危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增加,且直接從你的基金單位扣除,直到保單價值歸零,若繳不出保費,保單也因此失效。」資深理專提醒,許多退休族聽到每月領息又死後保本,相當心動,但實際上配息可能來自本金,且基金淨值一方面還要支付危險保費,最終變成息收越領越少、支出越來越多,保單失效,人走了也不會有保險金可以留給後代。

「投資有賺有賠,怎麼能期待理專只會幫你賺錢?他只是資訊的提供者。」Jim男強調,投資一定要貨比三家,就像買房子時,一定要多看幾間;買車子時也要試乘,做性能與價格比較,「但為何買金融商品時,可以在草草的幾分鐘內就投入上百萬元呢?」

金融商品今天不買,明天還是買得到,投資人千萬別心急,甚至你可以拿著A銀行理專推薦的商品到B銀行問問,就可以聽到商品的可能風險。「其實破解話術最好的方法,就是思考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種好康存在嗎?」1位資深理專殷殷叮嚀。

高配息基金賺不賺要看總報酬

為什麼買高配息基金不能看配息率,而是要看總報酬率?先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解釋:假設你在銀行存100萬元,年利率是1%,1年後領5萬元出來,當成5%配息率,你會清楚知道,這5萬元中,其中只有1萬元是真正的利息,其餘4萬元是從自己的本金拿出來的,你真正的報酬率是1%,不會是5%。也因此想知道一檔基金究竟是賺或是賠?一定要看累積總報酬。

以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A美元為例(下表),從累績總報酬來看,必須持有5年才為正,若是近3年開始投資,都是賠錢的狀態;很顯然下表列示高於8%的年化配息率,其實配息來源就是本金。

累積總報酬
累積總報酬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無薪假反撲 製造業最慘
3倍券天價成本 藍批濫用公帑
外包新生意 台積電不見得會接
振興見效 台經院上修GDP至1.83%
不敵疫情又一家 Ann Taylor母公司申請破產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