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劇院 做布袋戲的那個人 楊輝 來台說故事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巴黎報導】 戲劇界不少人知道「在瑞士洛桑劇院做布袋戲的那個人」相當出色!那個人就是楊輝。楊輝今年四十七歲,出身中國福建漳州的布袋戲家族。他的父親楊勝文革時被批鬥至死,一九八九年楊輝跟著哥哥出走,到過南美洲、香港與歐洲各地,後來定居法國。二○○三年他在法國發現父親生前的紀錄片,前半生親情記憶一下子湧起,經過三年多沉澱,去年推出《操偶師的故事》細訴家族史,於洛桑劇院首演,三月初楊輝將帶著這部作品到台北演出。 從小學戲的楊輝,離開中國大陸前是福建藝術學校的老師,操偶、製偶都很在行。他談到自己選擇離開中國大陸,出自「對暴力的一種恐懼,因為六歲那年,父親被綁起來帶走。」楊輝的父親楊勝,正是引入京劇唱腔身段而開創「北派布袋戲 」的代表人物,台灣的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也曾受楊勝演出的影響,發展出亦宛然的風格。 帶著一身操偶技藝,楊輝浪跡天涯,四處尋求演出機會,最終落腳法國史特拉斯堡青年劇院,在那工作了近十年,後來才轉任瑞士洛桑劇院,擔任偶戲導演。 楊輝說話明快,笑起來大聲爽朗。長期旅外的歲月中,楊輝也想過有一天可以帶著這些年在國外的累積回到華人世界。「但多年以前,我曾回到香港,卻感覺很悶,也沒朋友。發現自己早就習慣外面,因為歐洲的自由度大,還有很多來自各國不同領域的工作夥伴,可以不斷學習新東西。於是我想,出來就出來了吧!」 他笑說:「而且我的女朋友在法國。上周我們去吃日本菜,我發現我不大會拿筷子了。」 在史特拉斯堡青年劇院的歷練,讓楊輝體認到傳統布袋戲不該只是布袋戲,應該與現代戲劇美學結合,才能產生新的展現。「我與現代戲劇、舞蹈、音樂劇等領域的藝術家一起工作後,學了很多,比較了很多,我覺得布袋戲的藝術重點是精神與味道。」至於像廟堂的布景綵樓、嘈雜快節奏的鑼鼓音樂,「不見得要自豪硬塞的。」 而對於傳統布袋戲分派別,楊輝嗤之以鼻:「藝術不要講派別,又不是黑社會。偶就是偶啊,他可以自由年輕,也可以情色成人,應該是開放的。」 楊輝說,他二○○三年找到父親生前的紀錄片,感觸很深,在那之前他其實沒有要將技藝傳承下去的想法。「過去,我曾試圖在中國大陸找這支片子,卻沒有下落,最後竟然是流到了遙遠的外面。我想,很好啊,最終仍是留下了。所以我開始收外國學生,希望家族傳下的這門技藝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 在他的作品《操偶師的故事》裡,布景線條是簡約模糊的,音樂與對話是緩慢而留白的。仿如潑墨的多媒體影像映襯,楊輝以畫面、戲偶,加上自己的身體動作,娓娓傾訴家族的故事。爺爺在茶樓作戲的記憶,父親被捆綁抓走的印象,乃至自己的天涯飄流,以及最終決定將布袋戲技藝在歐陸傳承下去,以留一盞燈的意象作為結局。 《操偶師的故事》將於三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即將帶著作品第一次造訪台灣,楊輝的感覺「既陌生又親近」,由於這部作品內容牽涉文革,香港與中國不能接受,台灣將是亞洲演出的第一站。他回憶:「小時候家裡收得到台灣的電視畫面,所以劉文正、高凌風、豬哥亮、葉啟田等人,我都是知道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