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 :電動車離實現成本平價更近了嗎?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和亞太地區石化/煉油分析師Tim Bush日前與業內專家P3  Automotive  以及UBS  Evidence  Lab共同完成最新的電池拆解分析,再度聚焦該領域,已覆蓋主要廠商生產的全部7種電芯。

瑞銀的結論是2021-22年大部分廠商的電池成本即將與汽油動力系統齊平,達到100美元/千瓦時。在瑞銀2018年發佈的Q-Series報告(Heart of an Electric Vehicle)中,松下/特斯拉的電池系統奪冠,LG化學排名第二。此次拆解中瑞銀證券發現寧德時代最新的NCM 811電芯小幅領先,LG化學位元列第三,其成本顯著優於同業SK Innovation。12位分析師合作撰寫本報告,涵蓋產業鏈的5個子板塊。

電動車接近整體成本平價終點線

電芯能量密度增加以及下一代電池系統電池包層面由整車廠商自行生產帶來的成本節約令瑞銀的預測下降20美元/千瓦時至100美元/千瓦時。這相當於每輛車節省1000-1500美元。2022年電動車與傳統汽車的總成本差距僅為1900美元,瑞銀預計到2024年將縮減至零。因此,瑞銀將美國電動車滲透率預期上調4個百分點,2025年電動車份額達到12%。歐盟/中國引領的增長會帶動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升至2025年的17%左右,2030年的40%左右。

行業洞見:全力押注電動車,尋找電池新材料

當前的鎳技術線路(NCM/A)碰到了技術天花板,亟需尋找不同的電池材料和新的上游金屬。展望2025年,鋰、多元化工品、電池材料和現有電池廠商在尚存不確定性的技術轉型上最具優勢。對全球車企的主要影響為,包括以下兩點:(1)隨著電動車滲透率迅速提升,「全力押注」電動車戰略(例如大眾)是保持競爭力的唯一可行之道及(2)雖然特斯拉仍具備最佳的整體動力系統技術,目前電池電芯的成本優勢不大,未來將取決於其新的專有電芯設計。

資料來源:瑞銀證券
資料來源:瑞銀證券

資料來源: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

個股影響:中國企業將擠壓歐洲業者

低成本的中國電動車供應鏈正走向全球,寧德時代等放眼全球的企業將獲益於歐洲電動車的迅猛增長。這可能蠶食Umicore等現有歐洲企業的市場份額。

另外,瑞銀參加了10月16日至17日在寧德舉辦的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峰會,該會議聚焦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的發展路徑探討。

新能源汽車方面,在補貼退坡背景下盡可能解決使用痛點、挖掘用戶的需求是整車廠突破的關鍵;電池方面,動力電池產業鏈當前降本增效壓力較大,安全提升是關注核心,解決續航里程瓶頸依靠模組設計提升電池包容量或「快充+小電芯」模式。

新能源汽車:以差異化與新消費模式切入終端市場

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體現出豪華/A00車型兩極增長、新造車勢力發展迅猛的特點。立足現有技術,會議提出差異化路徑更加適應補貼退坡的市場環境。

動力電池:安全、降本、快充、模組設計是當前關注重點

先前動力電池的發展重點圍繞材料革新以提升能量密度,隨著高鎳三元材料方面的進一步提升進入瓶頸期,瑞銀認為當前電池行業的關注重點在於:(1)安全:主要通過生命週期資料監測和模組設計解決。(2)降本:頭部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掌控能力更強,從原材料、提升產線一體化等角度降本增效,同時或為電池生產設備廠商帶來機會。(3)快充:小電芯+快充可突破里程焦慮,快充的實現主要為電解液、表面包覆、陰極材料改性等。(4)模組設計。

看好新能源轉型以差異化切入的整車廠及電池龍頭

整車廠方面,瑞銀看好以差異化路徑切入新能源市場的公司;電池方面,看好產能優質、產業鏈上游整合力及成本控制力較強的電池產業鏈龍頭。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房地產不跌神話將破滅?專家點關鍵時間點
相關報導》 房子外牆「黑嘛嘛」能住人?專家:你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