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愛土壤護河川有獎問答

聯合國自二○一四年起,將每年十二月五日定為「世界土壤日」(WorldSoilDay,WSD),今年主題「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環保署為響應聯合國二○二○年「世界土壤日」活動官網號召,特舉辦二○二○年世界土壤日『愛土壤·護河川』有獎問答活動,在十一月卅日前,民眾進入以下連結(https://reurl.cc/yg-bq58)填寫活動表單,並按讚、分享活動貼文,三題均答對,就可參加抽獎,獎品「奉茶行動」精美T恤一件,名額卅名。得獎名單於十二月七日公布於環保署臉書粉絲專頁。

根據聯合國「世界土壤日」活動官網資料,地球自然形成二到三公分的土壤需耗時千年,目前全球已有卅%以上的土壤肥沃度逐漸降低,到二○五○年將有九成以上的土壤退化,而土壤的侵蝕將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五十%,糧食危機將益形嚴重。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吳盛忠處長表示,農民若過度使用化學肥料,過量施肥的結果將導致土壤酸化、鹽化嚴重及地力衰退,也會破壞水資源及河川生態環境。

他指出,台灣每年豬糞尿液達三千萬噸,環保署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經無害化處理的沼液沼渣可作農作肥分使用,目前每年處理量已達七百萬噸,對改善畜牧污染水質、河川及土壤酸化也有正面助益。

台灣大學范致豪教授表示,為改善土壤酸化及提升環境品質,使用綠色資材添加是常見的綠色防治技術,如生物菌劑、生物炭等,可提升土壤的肥力,同時減少化肥的使用。依據台大團隊研究成果顯示,種植農作如搭配生物菌劑的使用,可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及抵抗病菌危害,而即使化肥投入量為原先之半,農作物仍可生長良好,除可保持經濟作物的產值,還可減少約五十%的污染流入土壤與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