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去世/輕生和安樂死不同! 醫提醒: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
[周刊王CTWANT] 86歲作家瓊瑤昨(4日)下午在住家被發現輕生亡,並在遺書中表示,自己已翩然離去,不願意成受盡病痛折磨的老人,最終決定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擺脫讓她痛苦的軀殼。對此,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認為,希望大眾或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這樣的描述,因為自殺遠不是瀟灑去了這麼簡單,並點出自殺和安樂死的差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提醒,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
許書華醫師昨晚在臉書粉專發文稱,知名作家瓊瑤選擇輕生離世,讓她想到韓劇《死期將至》的台詞。但她希望大眾或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這樣的描述,因為自殺遠不是瀟灑去了這麼簡單。
她也強調,自殺和安樂死是不同的,「我們要更積極正視台灣安樂死合法化的推動與進展沒錯,也提醒大家雖在瑞士、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家執行安樂死是合法的,但其中的條件規範都非常嚴格,多數可選擇安樂死的前提,是病人的生理心理正遭受難以承受的痛苦,且沒有任何醫療方式可以達到改善的希望下,還需醫師等專家多方評估,證明患者意識清楚、無外部壓力、知情自願,才可合法執行。」
許書華說明,大家對生命自主權都很重視,「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就是尊重與保障病人自主權而生的法案,「在現有法案,我們是有方法為自己生命作主,不當『插管維生老人』的,畢竟雖談生死很沈重,但現代醫藥還是有極限,有力有未逮的可能。遇到這些極限,將對於『治癒疾病』的努力,轉成『保有生命尊嚴、生活品質,善終』的努力,也是醫者持續用心致力之所在。」
她還認為,面對生命的極限,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我們依舊可以是展現力量的鬥士,「瓊瑤說:『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以上這段才是我想引述強調的話。如何面對死亡也無需老了才思考,隨時都能多瞭解這攸關生命自主權的大事。」
此外,黃軒醫師也發文指出,瓊瑤的選擇,並非孤例。在很多高齡人群中,有些人因為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也曾萌生了離世的念頭,「你們知道,老人面對死亡,是需要全新的教育嗎?而不是老人世面見多,他們都會坦然面對的!畢竟死亡,老人,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老人,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
黃軒認為,或許,大家可以從瓊瑤的選擇中學到:如何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讓家中老人的死亡教育,更深入到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當老人因疾病或失能面臨生命終點時,死亡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老人和家人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並共同準備和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
為何老人家和家人需要一起接受死亡教育?黃軒點出有以下4點正向意義,包括減少恐懼與焦慮: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幫助老人認識並接受這一事實;促進生死溝通:減少家人之間對死亡話題的忌諱,讓老人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提升生活質量:通過關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讓老年人更有尊嚴地度過餘生;預防孤獨與後悔:通過早期準備和反思,減少未完成的心願和心理壓力。
至於如何進行死亡教育?黃軒解釋,關鍵是與老人溝通,包括選擇合適的時機:避免在老人情緒低落時討論此話題;用心傾聽:讓老人自由表達對死亡的看法與擔憂;避免迴避話題:以平和的語氣正面討論死亡,不用「隱喻」或「委婉說法」。最後,家庭成員在側可以傾聽、陪伴和分享生活點滴,不一定是每次都是在分享病痛和死亡!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瓊瑤去世/瓊瑤遺體抵二殯相驗 兒子、媳婦悲痛相伴
國道追撞車禍女死者是調查專家 協助偵破「黃子佼創意私房」案
2024日本「最可愛女高中生」是她!岡山16歲嫩妹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