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星「蠶絲蛋白3D列印」 加速佈局仿生器官市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蠶始於西元1661年鄭成功據守臺灣,獎勵農民種桑並引進蠶種飼育。日據時期,因台灣氣候溫和四面環海,自然隔離無傳染性家蠶病毒,為蠶種繁殖最佳環境,因此積極在台灣發展種桑養蠶,創造台灣養蠶經濟奇蹟。民國90年後,因外銷受阻加上農業人力不足,產業收入一路下跌正式沒落。傳統上,蠶絲蛋白由於是天然的蠶繭纖維中所萃取的蛋白質,天然對肌膚有高度親和性,常被運用在蠶絲被、蠶絲衣物及美容保養品上的發展。

圖/蠶絲蛋白3D列印系統。(生命之星提供)

近年來,生命之星國際一直致力於使用台灣在地蠶絲蛋白於循環經濟及Zerowaste概念下進行產品開發,藉由高附加價值醫材產品,帶動經濟成長來加速養蠶產業翻轉。此外,將永續核心理念融入企業發展DNA,透過蠶繭生產源頭科技農業系統建置,嚴格執行檢驗品質要求再導入生技醫療產業。打造地方創生系統,結合社區、政府培訓、透過產業垂直及水平整合創建生態圈Business Ecosystem平台加速產業發展,實踐永續經濟。

圖/生命之星蠶絲蛋白3D列印專案技術開發。(生命之星提供)

生命之星在台灣政府A+台捷國家合作計畫支持下,與工研院ITRI合力開發蠶絲蛋白3D列印生物墨水及仿生皮膚。生命之星執行長陳孟專博士表示,生命之星之所以投入3D列印及仿生市場有兩個最主要因素:一、在工業4.0下,生技產品量產需要快速避免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良率差異,要以更精準更有效率更省人力成本方式進行。未來可應用在縮短產品開發期程及成本、滿足個人化醫療需求及動物實驗替代方案。二、仿生皮膚是仿生器官的前哨戰,當人類越活越長後所面臨的器官修復上,仿生醫療會有很大的發展可行性。

圖/生命之星蠶絲蛋白3D列印產品。(生命之星提供)

後疫情時代來臨,隨著與病毒共存政策下,對於組織器官修補需求將大幅推動對生物列印材料的需求,而生物及細胞墨水正式成為組織工程產品的必須材料。此外,生命之星執行長陳孟專博士也表示,在技術層面上生命之星的生物墨水及仿生研發上也進一步優化目前3D列印所遇到的痛點:

一、3D生物列印機台可提供精準材料細胞布置能力及溫度環境控制,達成保持細胞活性及克服各列印階段所存的培養與分化問題。同時設計視覺定位模組,以符合細胞培養自動定位功能。

二、可於一次製作程序中完成皮膚及表皮層細胞之列印,並於後續培養環境中完成細胞分化,不含交聯劑,也避免光硬化對細胞的影響。生命之星近兩年來除了投入大量資源在蠶絲蛋白開發3D列印生物墨水外,整體也以歐洲市場開拓為最主要發展,加速整體佈局仿生器官市場。

更多引新聞報導

周玉蔻喊「32人全上」唱〈隱形的翅膀〉 網:高嘉瑜新對手?

不爽被罵窩囊廢大S床墊專車送回S Hotel 網爆:那不是千萬床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