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不增反降 關鍵在經濟

社福團體批評,國人似乎已對少子化現象無感,問題出在相關政策太狹隘,且薪資等經濟條件不見起色,導致不敢生育。(本報資料照片)
社福團體批評,國人似乎已對少子化現象無感,問題出在相關政策太狹隘,且薪資等經濟條件不見起色,導致不敢生育。(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我國去年出生人口數僅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則17萬3156人,出生與死亡人口首呈負成長,社福團體批評,國人似乎已對少子化現象無感,好比「溫水煮青蛙」,問題出在相關政策太狹隘,且薪資等經濟條件不見起色,導致不敢生育。

兒童福利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表示,即便蔡政府在育兒津貼加碼,也積極推動公托、保母、托嬰等諸多準公共化政策,生育率仍是不增反降,主要問題仍在經濟因素。其中在於房價過高、家庭所得支配增加,但薪水卻不夠,再加上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即便是雙薪家庭,現在仍不少人成為「斜槓家庭」,從事送外賣等兼差工作,補貼收入。

李宏文更指出,現在只要提到生育政策,都將矛頭指向衛福部與教育部,但上述諸多原因,更涉及勞動部、營建署與財政部等業務,政府沒有端出一項讓民眾有感的生育政策,出生率低因此無從解決。

李宏文以日本為例指出,同樣屬於少子化國家的日本,育兒津貼則是發到孩子成年之前,我國對相關政策研擬的做法與目光太狹隘,可說是深度與廣度雙雙欠缺。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則說,國人似乎已對少子化現象無感,好比「溫水煮青蛙」,普遍都明白如此現象必會發生,但這項社會問題不能不解決,如今即便是雙薪家庭,生育的經濟壓力都非常重,非常需要公共托育,政府應增加公共托育機會,讓民眾有感,並確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