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教育如何培養與善用人才 黃昆輝基金會辦座談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25日)舉行「是教育沒有培養出人才,還是企業沒有善用人才?」焦點座談會,黃昆輝表示,教育界與產業界相互抱怨人才無法充分發揮,因此特別舉辦座談,邀請學界與企業界提供建言;他也預告10月5日及6日也將擴大舉行「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交流與探討如何透過教育與經濟連結,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我國參考。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行「是教育沒有培養出人才,還是企業沒有善用人才?」焦點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及企業代表與會,代表企業出席的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表示,主題概括討論企業太過籠統,因為人才在規模不同、產業不同的公司,會被不同的對待與利用,這不能一概而論,而他也舉例,代表公司跟學校簽訂產學合作,卻充滿束縛,也造成產學合作的困難,他認為政府也要負起責任。

臺灣師範大學范世平教授表示,90年代台灣廣設大學,同時產業西進,傳統產業被掏空,學工科的學生出路不好,大學為了招生又想投學生所好,廣設軟性科系如表演、餐飲等,但是市場供過於求,年輕人只好從事低薪、低門檻的服務業,他指出,現在全球需要人工智慧與傳統產業的人才,政府應該把握台商回流契機,提早進行人力的調控,才能讓學生畢業後能就業。

座談會主持人陳博志資政則對最近政府打算提出新經濟移民法,讓僑生可以取得我國身分證,增加台灣的人力感到質疑,陳博志表示,移民應該是填補台灣缺乏的人力,而非大量放寬,萬一大量讓僑生留台,可能反而搶走台灣學生的工作機會,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賣學歷的大學,會變成賣身分證的學校,造成台灣高等教育的沉淪。

經濟日報總編輯盧世平則認為,學校要培養學生有再學習、再就業的能力,而企業不能要求能立即上線的員工,應該要提供員工職前訓練及再學習的機會,才能學用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