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變革 使用原廠藥需自付差額

用藥變革 使用原廠藥需自付差額

由於健保藥品給付越來越嚴格,醫院、診所現在多半都只能開給價格相對低廉的學名藥,偏偏很多人都還是覺得原廠藥更有效!「衛福部」打算從2016年起,試辦2年「藥品差額負擔計劃」。民眾可以選擇自行負擔差價,使用原廠藥。但也引發「醫療階級化」、「有錢才能用好藥?」的爭議!

民眾一個接一個,排隊等號碼領藥,最快2016年,用藥有新選擇,因為「健保署」將試辦2年「藥品差額負擔試辦」,如果不想吃跟原廠藥同成份的學名藥,民眾想用原廠藥,可以選擇負擔價差。

民眾:「反正他們說什麼,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沒有能力阻止這件事情,(權益呢?)對,受損。」

民眾:「(原本吃的藥)它是原廠的,但是我吃台製的其他的,效果就沒那麼好,現在又要多這樣的負擔,是確實比較不合理。」

不少人都覺得,吃學名藥似乎藥效較差,得多看好幾次門診。但偏偏健保藥價給付低,這幾年很多國際藥廠陸續離開台灣,這項構想也是想留住正打算退出健保市場的原廠藥,像這款已退出台灣的原廠胃藥,一顆10元,健保用學名藥,給付只給2元。因此未來選吃原廠藥,每顆就得補差價8元,降血脂用藥差更多,一顆得補30元!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學名藥的品質有疑慮的時候,政府不但不去健全學名藥的品質市場,反而要民眾自費差額的方式,去替政府擦屁股,用比較高的價錢去買回,去年他們認為跟學名藥品質,一樣好的原廠藥,這是非常匪夷所思的政策。」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提供民眾一個選擇的機會,我們不是說它品質有什麼不一樣,有些人針對品牌價值他特別有信賴感,是去有一個選擇的機會。」

挨批醫療階級化,健保屬強調只是開放民眾用藥有更多選擇。但當一顆藥比糖果還便宜時,真的能信任嗎?恐怕更該檢討的,是健保的藥價給付,究竟合不合理?(民視新聞陳姵妡、黃啟豪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