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高汙染 運用科技找回永續力量

近年來,政府、學術單位和民間合作,不斷提升畜牧的節水減汙技術,有了和傳統豬舍不同的飼養型態,像「墊料式」和「高床式」豬舍,都能大幅減少清水的使用,也讓不要的畜牧廢水,能夠回收再利用。另外,畜牧業進入產業轉型,除了環保設備的提升,還加入了「擠乳」、「推料」、「吸糞」這些機器人新力軍,來代替人工,打造更優質的畜牧環境。

這是政府推廣的省水豬舍。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劉威志:「墊料材質是用粗糠,鋪墊料的目的,

就是為了吸收豬,排泄下來的糞尿,一般平面水洗式(豬舍),一隻豬一天會用,30公升的水(清洗),我們這個區域(墊料式豬舍),完全不需要用水。」

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台南的畜產試驗所,這個單位施行這種墊料式豬舍,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並且積極推廣節水觀念,不過全台灣引用這種技術的,民間養豬業者,卻是寥寥可數,因為在施行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頸。」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劉威志:「一般平面水洗式的豬舍,他(業者)的豬的飼養面積,可能是每隻1平方公尺,如果我們加上,這個墊料式(豬舍)的話,等於是一隻豬,會用掉1.5平方公尺,就是牠的飼養面積就變大。」

寸土寸金的台灣,畜牧業者在不增加飼養面積的條件下,有了另一種省水選擇。

豬隻生活的地面、由柵欄組成,布滿孔隙。

中央畜牧場長 蘇鵬:「牠(豬)拉的尿尿 糞便,會直接掉到孔隙裡面去,這個有斜坡(設計),如果尿液 它會自然流(下去),以高床式(豬舍)的話,應該省2/3以上(水源)。」

傳統豬舍的排泄物沒有分離,滿身髒汙的豬隻,得天天用水沖洗。不過,高床式豬舍,排泄物和豬隻環境是分離的,一周只需沖洗一次。

中央畜牧場長 蘇鵬:「洗豬舍(排泄物)洗完的水,會順著這個排水溝,然後流到汙水池那邊去。」

三層樓高的廢水處理廠,是蘇鵬斥資數千萬元打造的環保設備。

中央畜牧場主 蘇鵬:「(畜牧廢水)我們發酵完了,它會(分成)上層液和下層液,上層液就是沼液。」

回收沼液、灌溉農田,減少畜牧業對土地和水資源的傷害。

調查發現:每公頃的農地利用,如果種植稻米,能養活19個人;但如果拿來飼養牛羊,只能養活1~2人。

因此,畜牧業成為開發中國家,糧食不足的主因之一。雖然在畜產技術發達的台灣,沒有糧荒問題,但水質和空氣的汙染,讓全台的畜牧場,成為鄰避場所。於是,全台有上千家的畜牧業者,投入沼液澆灌的廢水再循環。

中央畜牧場長 蘇鵬:「我花在環保的(減汙節水)工作上,我也花了至少好幾千萬以上。」

不斷學習改善,省水節能的設備,讓自己的養豬場,登上優良廠商的榮譽榜。

中央畜牧場長 蘇鵬:「牠(豬)嘴巴如果去碰,就會有水(省水措施),沒有碰 就不會有水。」

傳統的畜牧業、走向科技化,不只升級環保設備,還用機器人取代人力。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長 黃振芳:「時間到 牛就自動跑到,擠乳機裡面去,(機器人)就開始擠乳 擠完乳,牠(乳牛)就自己走出去。」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李佳蓉:「晚上人休息的時候,牛也可以吃到牠要的(飼)料,所以我們有一個推料機器人。」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李佳蓉:「在牛的走道上,把大便吸進來,維持牛舍的乾淨。」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長 黃振芳:「現在農民的平均年齡,大概62歲左右,未來年輕人他願意接(手),一定要是一個比較能夠,像工業化規格的,(畜牧)營運模式,能夠在工作中,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

科技、來自人性,而人性、取決鄉土關懷,因為畜牧業、面臨著省水減廢的環保轉型,如果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珍惜匱乏的自然資源,那麼站在消費端、大口吃肉的我們,都是環境惡化的幫凶。

採訪撰稿:張澤人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海水淡化層層關卡 每滴水都珍貴
施工挖破管線 自來水流洩兩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