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後,如何面對青少年子女離家的失落

作者:曾多聞 ; 圖片來源:Rawpixel.com/shutterstock.com

心理學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麗莎•達穆爾(Lisa Damour)提醒家長,不只有剛上托兒所的小寶寶會出現「分離焦慮」,即將離家的青少年也會出現這種情緒,甚至父母自己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即使已有心理準備,焦慮感來襲時,仍然令人難以承受。

即將離家的青少年,在家裡的最後一個暑假,會有種種反常的表現。他們可能會表現得特別冷淡,因為在潛意識裡,他們認為提早疏離父母,可以讓離家比較不那麼難受。他們也可能表現得特別客氣,對待父母就好像對待房東一般。

理解孩子冷淡的原因 就不會感到失落

同時,家有青少年即將離家的父母,會特別急於把握這最後一個暑假,提醒孩子性行為要採取安全措施、個人財物要保管好、喝酒要有分寸、睡眠要充足⋯⋯但當他們試著展開對話時,往往發現孩子的心似乎已經不在家裡,而感到難過。

達穆爾說,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為何表現冷淡,就不會那麼難過了。離家是長大成人的重大一步,青少年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來逐漸適應這一步。首先他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時間會變長,即使他們並不是在做什麼特別隱私的事情。能夠利用在家裡的最後一個暑假,在家庭環境下演習如何獨立,是青少年孩子的幸運。

但這並不代表父母在這最後一個暑假就可以把即將離家的青少年放牛吃草了。父母還是應該把握機會跟孩子談話,提醒他們離家以後要如何照顧自己。但是不要期待孩子會在離家前跟你掏心掏肺地促膝長談。

你可能想要一場溫馨的送別,但你家的青少年而言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自己的獨立性。一場好的臨別贈言,應該這樣開頭:「雖然我們已經談過這些了,但在你搬出去以前,我還是想簡短地提醒你幾件事⋯⋯」而不是這樣開頭:「小寶啊,過完暑假你就要搬出去了,媽媽好捨不得啊!我有好多話要跟你說,這個⋯⋯那個⋯⋯」

即將離家的青少年,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時候,通常是跟朋友在外面。不要因此覺得被孩子冷落。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與父母的聯繫感到安全穩固,才更會積極利用最後一個暑假,跟上大學以後也許難以見到的朋友聚會。也許他們有高中時代的小羅曼史,需要好好結尾。

孩子的世界會越來越大,花在父母身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但這不代表他們會疏離父母。調整心情,好好放手,讓你的青少年孩子長大成人。

【延伸閱讀】

放暑假最重要的事-放空和睡覺

達人教你這樣過暑假

暑假培養好習慣,時間管理三妙招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