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按下暫停鍵

疫病來襲,許多人沒地方去了,少了社交群聚,多出來一些跟自己相處的時間,但你因此更專注了嗎?還是一樣忙著到處找口罩、收看疫情即時記者會,仍舊到處分心忙碌?

古希臘神話把一個永遠都在分心的人神格化,他的名字叫坦塔洛斯(Tantalus),他被父親宙斯懲罰,驅逐到了冥府,在一池淺水中勉強地站立。他身旁有一棵樹,樹上的果子都已熟透,但每當坦塔洛斯試圖摘取果子時,樹枝就會移開,永遠都夠不著。當他彎腰想喝水時,水也會退去,所以他永遠無法止住飢渴。坦塔洛斯的懲罰就是永恆地渴望,卻永遠得不到。如今我們因此把當某個東西讓人極度渴望卻可望而不可即的時候,形容為tantalizing。

古希臘人的這則寓言故事很精確地描述了現代人的生活狀態,我們總是在追求更多的錢、更多經驗、更多知識、更高的地位、更多的什麼,但其實這只是一個詛咒,告訴我們必須停止這永無止境的欲望。當新冠病毒疫情降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我們不知道明天自己的死活,那真正剩下來要的是什麼?極簡生活該怎麼過?我們又應專注些什麼?

史丹佛商學院教授尼爾.艾歐與他時間管理、行為設計學同伴李茱莉共同出版了《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一書,書中共有3種協定來鞏固我們珍貴的專注力。一是費力協定:是分心必須承受的社會壓力,如透過專注力工具或和朋友互相監督等方式,大幅增加分心的阻力。二是代價協定:比起追求收益,研究顯示我們有更高的動力去迴避損失。如用金錢做賭注,替分心標上一個會心痛的價格,也能增強我們對分心的抗體。三是身分協定:預先改變自我的認同設定,專注就會像是素食者不吃肉、穆斯林不飲酒等一樣自然。

行為學家說,行為動機10%源自追求享樂,90%源自逃離不適感覺。分心,往往是因為眼前任務讓我們產生棘手、無趣等負面感受,因而想要逃離。忽視內在因素,一味斷絕外在的分心誘因,正是我們反覆徒勞的主因。

在這亂世,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世界,你還在整天忙碌些什麼?你真心問過自己現在最熱門的問題嗎?「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當你重新定義人生與自我追求時,何不改變一下心念,並鎖定觸發行為的動機,別再逃避,拔除分心源頭、打造高績效空間,用10%時間的專注,就能換取90%時間的人生悠哉。(作者為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