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一再重演便民變擾民 學者建議重視系統抗壓性

台灣號稱資訊大國,今年從口罩實名制至領取振興三倍券,系統當機狀況依然不斷重演,讓外界懷疑系統上線前,是否真的有進行「壓力測試」。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老師金志聿認為若不積極從錯誤中修正、提升「抗壓性」,民眾排隊必將對政府或商家產生負面口碑,導致雙輸。(李明朝報導)

對於網路塞爆、系統當機的戲碼總是不斷的在重演?看似便民、省時的數位服務,反而浪費民眾的寶貴時間,這對資訊科技大國的台灣來說,問題點出在何處呢?

原本想從便民出發,反而變成擾民,對此,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金志聿老師表示,政府運用資訊科技與數位服務的核心目標必然是「便民」。然而,從過往連續假期搶購車票、口罩實名制2.0 APP預購大當機,再到這次的實體紙本消費券領取超商系統大當機,只要是舉國性的全民運動,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所舉辦,都難逃「當機」一詞,這不禁讓人懷疑上線前的系統是否真的有進行「壓力測試」?若不積極從錯誤中修正、提升「抗壓性」,這些一而再再而三受排隊所苦的民眾們,必將對政府或商家產生負面的情緒與口碑,導致雙輸之局面。

從資訊管理的角度,金志聿老師認為政府在推廣資訊系統的運用往往只在乎「資訊安全」,總是忽略「系統抗壓性」的提升,這包含著「網路基礎頻寬」、「系統硬體」與「軟體設計」的更新與優化,此三大面向則是未來必須不斷改進之處,否則下一次舉國性活動出現時,又會是場嚴峻的考驗。

台灣市場規模不大,要因偶一事件而加購伺服器和擴大寬頻,或許不符合成本效益。不過,金志聿老師認為解決這問題也並不一定要靠尖端科技,從系統與服務的「流程優化」下手改善即是其解方。像是此次購買紙本振興券,前後讓民眾重複使用了兩次超商內的「多媒體事務機」,這就是流程設計上的問題。其一問題即是,為何預購時的收據憑證,無法直接進行識別領取,而非要領取時再執行一次?其二,在民眾「預購」即應納入分流概念,更應該要先預期領券人潮,預先進行準備,降低發放時之擁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