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進口車更便宜… 汽車業警訊

中國時報【黃琮淵╱新聞分析】 揚棄國產化,馬自達拚在台銷量戰略竟是全進口,這在過去絕對是痴人說夢。除日圓貶值衝擊檯面化外,該嚴肅思考的是,當進口車比國產車還便宜時,宛如喪鐘,台灣汽車產業的嚴峻考驗已經開始。 在過去,國產化絕對是衝刺在台銷量的必要之路,甚至有當銷量到一定數量時,必須盡速國產化的想當然爾,於是當馬自達想揚棄國產化時,市場上最早先批評「玩不下去」,直覺反應是馬自達走回頭路。 但平心而論,當台灣人力不再便宜,匯率貶幅又不如他國(尤其是日本)時,國產車已難與便宜劃上等號,尤其是沒有外銷、產量不上不下,因難以壓低代工組裝成本,就更難透過國產化占到便宜。 商人在商言商,是什麼原因讓馬自達放棄國產,說穿了還是成本。很簡單,如果直接從日本進口車,能比在國產車的成本更低,加上日本製造的品牌效應(或迷思),反倒能激出更多銷量,當然沒必要堅持國產化。 馬自達開了第一槍,未來會不會有更多車廠有樣學樣,將產線移回日本、改採進口,當然不能排除。就算不那麼直接,因日圓貶值帶動進口車更便宜,當進口車賣得更好,壓縮國產車市占,國產車同樣難以為繼。 或許有人會說,馬自達在台的量不大,影響應該還好,但以Mazda3、Mazda5年銷約1萬台的實力,這些原本給福特六和代工的車款,因為停止國產化後,產線勢必空轉,首當其衝影響就業人數,絕對不是「還好」。 馬自達放棄國產化,某種程度反應國內汽車產業面臨國內市場規模太小、又缺乏外銷管道的雙重困境。當消費者慶幸能買到更便宜、品質更好的進口車時,政府恐得正視,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國產車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