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台銘一錯再錯

郭台銘真的去做總統參選連署了!8月底,一些在拚國民黨初選時跟他站在一起的政商界好友私下斷言,他會一錯再錯,錯到真的去搞連署。

「我們很誠心地告訴他,在商場,你是世界級巨人;但是,在政壇,你真是很不在行。」5月初,郭台銘在南部搞了兩場造勢大會,每場都有近萬人;8月又想在南部再推一次。好友們勸他沒有必要,他沒聽,還犯了大錯,去找另一派地方人士安排。造勢是造勢,氣勢卻弱了許多。他又執意為和平宣言捐款6億元成立基金,好友勸他政治捐獻當然要花,但更要講清楚參選的意義和價值。有錢就是任性,郭董就是郭董,苦心建言全當耳邊風。

郭台銘4年前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失敗後,這些政商友人就提議,孟嘗君養士三千,他如果有志總統大位先要培養一級的競選團隊,可惜,至今他仍靠打工仔包全場。

有人替郭台銘打圓場說,他一定要取得參選人資格,才能倡議「主流民意大聯盟」,並跟別的候選人平起平坐。他如果一定要做總統參選人,當然得如此;如果他想做大聯盟的成事者,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是他不服輸的個性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今天的困境。離總統參選正式登記的11月20~24日只剩兩個月不到,而他可以跟別人協商的有效期間大概只剩一個月;跨政黨的協商不是一人拍板的棋局。

郭台銘再厲害,遇到不熟悉的事務,也會犯上心理的錯誤。「錯不在我」的心理會讓人陷入自我辯護的防禦。原因之一是情感、金錢與道德層面的風險越高,就越難坦承錯誤。郭台銘發現他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時花了很多他認為不值得的錢,獨立參選後對金錢更放不開。他的地方部隊至今集結不起來,其來有自。

自我認知錯誤的辯護會讓人走向黑暗的盡頭,因為它會誤導人打從心底相信:我已經盡力做出最好的決策。其實,郭台銘一路走來都想挑最好的能手,但他應該心知肚明,至今找的副總統和競選團隊皆非一時之選。大才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敢有不同意見,避免老闆一錯再錯。錯不在我的心態,在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資訊時,反而會讓人誤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隆森和塔芙瑞的研究顯示,人一旦陷於錯不在我的自我辯護,記憶變得可以重建,特別是我們撰寫「自己的」的歷史時,虛構杜撰、扭曲以及徹底遺忘都是供記憶差遣的絕佳小兵。郭台銘應該清楚個人歷史不必自已撰寫,而應留由社會或後人去作評斷。

還好的是,自我辯解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認知正確,會使善者更善;反之,認知失調,會使惡者更惡。郭台銘參選總統的總目標是對的,想使中華民國、台灣和大陸都更好;然而,在競選的做法和聯盟的態度上「非我不可,否則同亡」,則讓自己陷入非正義之師的泥淖。

多數人一生中所做的決定,都不會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死,但若郭台銘堅持參選造成的錯誤卻可能釀成兩岸悲劇。哪有英雄找燈光,郭台銘不能被室內的雜音迷惑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