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不再「下車」健保解除「2限制」SMA藥費全給付!她擺脫24小時臥床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鐘育志教授講述SMA小病友小晴的故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鐘育志教授講述SMA小病友小晴的故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SMA不再無藥可醫。罕見疾病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曾經被認為是無藥可醫,如今不僅有藥可用,健保署還全面擴大給付高昂醫藥費。一名10歲SMA小病友小晴,發病後曾每天24小時臥床、配戴呼吸器,到4、5歲順利接受恩慈治療後,逐漸不再全天依賴呼吸器,甚至可以和家人一同旅遊露營。

SMA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今年2月離世的人權律師陳俊翰,也是病友之一。

更多報導:獨家/京華城案才是超級颱風!柯文哲遭搜索 律師「2原因」認收押機率高

高醫大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教授鐘育志指出,台灣從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健保署更在今年8月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讓全台灣約400位病友都有機會獲得治療。

健保今年8月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SMA藥費。(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健保今年8月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SMA藥費。(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中醫大兒童醫院副院長周宜卿進一步說明,國內健保給付SMA也因應科學研究的進展,與時俱進逐步開放,2020年先開放新生兒與兒童申請;2023年打破治療年齡的限制,讓成人病友也有機會接受治療,同時提供3種藥物供選擇;今年8月更打破確診年齡與上肢運動功能的限制,讓許多本已不抱希望的病友,重燃希望。

周宜卿分享最近來諮詢的20多歲女性病友,小時候就因走路容易跌倒,檢查確診為SMA,但因兄弟姊妹已有人久等不到SMA藥物而過世,讓她不敢懷抱希望,就算後來看到健保全給付的新聞,也選擇獨自到診間諮詢,終於露出笑容,信心滿滿地再次申請。

蔡力凱醫師感性提及人權律師陳俊翰,感謝他為SMA病友爭取醫療平權的努力。(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蔡力凱醫師感性提及人權律師陳俊翰,感謝他為SMA病友爭取醫療平權的努力。(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蔡力凱則說,許多人常將「SMA」誤認為「漸凍人」,雖然兩者都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但發病時間與影響不相同,漸凍人(ALS)通常在成人時期發病,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來得突然,可能維持3至5年,SMA則多在嬰童時期發病,他們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卻更加漫長,可能長達30、40年之久。

蔡力凱也感謝人權律師陳俊翰,為SMA病友爭取醫療平權的努力。現今SMA治療可以幫助病友維持神經功能,根據台大醫院治療經驗顯示,接受治療的SMA病人,大多數顯示運動功能進步,且越早治療的效果越好,希望SMA病友和醫療團隊討論,並積極接受治療。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糖尿病年輕化!10大死因排第5 專家:均衡飲食外「1物」有助控糖
獨家/京華城案才是超級颱風!柯文哲遭搜索 律師「2原因」認收押機率高
愛滋感染者就醫能友善對待?85%醫事人員「不清楚U=U」3零願景仍需加強
新冠改名、健保擴46項達文西手術 9月上路新制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