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吃肉!國人年均食肉量84.8公斤 完勝米、麵總和82.4公斤

圖/TVBS
圖/TVBS

米飯一直是國人的主食,但最近的糧食年報出爐,國人的年均食米量小小下降,反觀像是食肉量則是增加,尤其是台灣一個人平均食肉量,來到84.8公斤,比起米和麵的總和82.4公斤還要高,其他像是小麥、玉米的進口量也增加,主食習慣悄悄改變,營養師表示,跟近年來盛行低醣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藍于洺:「民以食為天而國人最重要的飲食,就是以米飯為主,很多人都說沒有吃飯,感覺好像沒有吃飽,但是根據最新的年報統計,我國的食米量是在逐年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低醣的食物,也可以看到國人的飲食習慣,正在悄悄的改變。」

當米飯不再是唯一,顯示台灣人主食習慣,悄悄的改變當中,根據最新糧食供需年報,108年糧食自給率重挫2.4%,再度拉起警報,國人食米量微幅下跌到45.4公斤。

民眾:「覺得那個飯的重量覺得很多,負擔比較大,所以我們現在盡量減少,跟減肥也有關係,有關係。」

民眾:「因為澱粉的增加,會讓身體的代謝變比較差,所以我們現在澱粉攝取會比較少。」

圖/TVBS
圖/TVBS

數據顯示國人食米量下降,去年台灣稻米產量143萬公噸,仍供過於求,若以去年全國總人口數乘以每人年均食米量45.4公斤,總食米量107萬公噸比產量多出了36萬公噸,農委會表示糧食自給率之所以下降,是因為前年風調雨順收穫更好相比去年就有落差。

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副組長陳素珍:「米的消費量大部分已經呈穩定狀態,大概很穩定大概45.4上下(國人年均食米量),就是跟產量跟天氣,產量會有一點影響波動。」

圖/TVBS
圖/TVBS

其他大宗穀類「黃小玉」,也就是黃豆、小麥、硬質玉米進口量也創二十年新高,去年三項總和突破900萬公噸,比前年暴增83萬公噸,分別增加了4.7萬公噸、11.5萬公噸、66.4萬公噸,農政單位使出渾身解數鼓勵國人多吃米飯,表示米飯的飽足感是麵食類的1.38倍,若強調不吃飯光吃麵食無形吃盡更多加工製品,熱量不一定少。

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副組長陳素珍:「米飯稍微處理一下,也可以達到低GI(生醣指數),就是升醣指數會降低,飲食的結構我們的穀類是偏低,穀類要多吃一點全穀類。」

就怕澱粉纏上身,國人食米量下降0.1公斤,麵粉卻比前年少了0.6公斤,連薯類也大減2.9公斤,顯示澱粉類攝取量下滑,和近年來低醣飲食風潮有關,許多民眾怕胖不吃主食,改以肉類或油脂來提供熱量肉品銷量也增加。

肉舖老闆陳憲宥:「比較忙所以就只有煮晚餐,晚餐就是一點生菜,配上一點簡單醃製的肉煎一煎,做成沙拉晚餐就這樣子而已,吃太多澱粉跟麵包的話,對身體還滿有負擔的。」

民眾買肉回家煮菜燉湯都方便,根據統計108年每人年食肉量已經到達84.8公斤,超過主食米麵兩者總和82.4公斤,肉類的進口量來到史上新高54.9萬公噸,主要以豬肉跟牛肉為主,分別為13萬公噸和15.8萬公噸,家禽肉進口量也高達23.9萬公噸,顯示國人對肉的需求越來越大。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都逐漸偏向西化的部分,比如說生酮飲食或者是比較想要吃低醣,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所以就會逐漸減少米飯的攝取,肉覺得比較相對於吃飯比較不會胖,就會攝取比較多的肉。」

主食習慣小小改變,吃什麼都好但還是要提醒,營養均衡維持身體機能,才是維持健康的上上之策。

更多 TVBS 報導
飲食不忌口!您不知道的「鹹食」含有「這個」吃下肚 後果難想像
營養「糙米」並非國人首選 網揭關鍵:白米完勝
綠色飲食釣出嘗鮮族群 超商餐飲業搶推「植物肉」
愛吃宵夜、壓力大、進食速度快!胃食道逆流找上你 延誤就醫後果變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