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動物真的療癒嗎?

工商時報【施施】 在美國,許多人都相信可愛動物具有療癒人心的力量,也有助我們紓解生活壓力。但事實上,能夠證明這一點的科學研究很少,而且許多相關研究都問題叢生。不過,這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Studies also tend to generalize across animals, she noted: If participants are measurably soothed by one golden retriever, that doesn't mean another dog - or another species - will evoke the same response. 在美國,「療癒動物」(therapy animal)已變得十分流行。早在2013年,舊金山機場就養了1隻小豬,以療癒旅客的疲憊感;多所大學在期末考期間利用狗(甚至還有驢子)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奧勒岡1所兒童醫院引進可愛的駱馬來協助治療;騎馬也被認為有助治療性成癮症。 療癒動物之所以成為趨勢,主要是因為許多民眾相信,不論是在家中長期飼養寵物,或在任何地方與可愛動物短暫接觸,只要是與動物互動,都有助於紓解壓力。不少動保團體、專家學者也曾提出此類主張,不過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目前動物對人類的療癒能力仍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 事實上,運用動物進行治療早已不是新概念。早在17世紀,貴格會教派經營的1個療養院就鼓勵精神病患與動物互動,奧地利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也經常讓狗參與他的精神分析實驗。不過,直到1960年代,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列文森(Boris Levinson)分析他的狗「叮噹」對醫院中病患的影響,動物才開始成為研究主題。 療效缺乏明確證據 但根據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候選人克羅斯曼(Molly Crossman)與其他相關研究,目前動物療法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療效缺乏明確證據。克羅斯曼指出,多數相關研究樣本數很少,且許多研究並未排除其他可能影響因子,如受試者與動物訓練員之間的互動。 此外,媒體也傾向誇大動物帶來的正面療效。比如1項2015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養狗的兒童焦慮程度較沒養狗的兒童低。雖然研究作者強調,「本研究無法證明寵物犬對兒童心理健康是否有直接影響」,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卻斷章取義地報導說:「養寵物的孩子不易焦慮」。 長期研究動物人類互動的西卡羅萊納大學心理學家赫佐格赫佐格表示,這種把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混為一談的報導十分常見,許多由寵物相關產業與動保組織資助的研究,如「人類動物連結研究計畫」(HABRI)的研究,也容易傾向於僅公布最正面的結果。 滿足人類「親生命」欲望? 許多喜愛動物的民眾與寵物飼主則認為,動物的療癒能力根本毋庸置疑。美國普渡大學人類與動物連結中心(Center for the Human-Animal Bond)主任貝克表示,這種現象可以用「親生命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來解釋,意即人類有「與其他生命型態接觸的欲望」。 在美國,動物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仍是個亟需研究的主題。2012年,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t. of Veterans Affairs)因「缺乏證據支持心理健康服務犬的效用」,故不再提供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退伍軍人服務犬相關補助。 此外,耶魯大學的克羅斯曼說,2014年華盛頓大學曾引進1隻小熊,結果因為小熊意外咬傷學生,許多學生擔心感染狂犬病,小熊也差點被安樂死。賓大動物與社會互動中心主任瑟佩爾也說,如果民眾盲目相信動物能幫助他們,可能造成許多人飼養不適合的動物,如此對雙方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