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拜魯特舞臺的首位黑人歌唱家 班布麗逝世

在拜魯特音樂節演出的第一位黑人歌手、職業生涯長逾30年的非裔美籍次女高音班布麗(Grace Bumbry),5月7日以86歲高齡於維也納福音醫院(Evangelisches Krankenhaus)辭世。

去年10月20日,班布麗搭機從維也納飛往紐約,在班機降落前15分鐘中風、送往紐約皇后區Health +醫院治療,12月8日回到維也納,此後即數度進出醫院、直至離世。

1937年1月4日,班布麗生於聖路易,父親是鐵路行李工,母親是學校老師。他就讀Ville’s Sumner高中時,參加合唱團,並贏得KMOX廣播電臺贊助的才藝比賽,還包括聖路易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卻因為黑人身分未獲入學;後來參加CBS的Talent Scouts節目,並進入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與西北大學,而且遇到了他後來在西方音樂學院(Music Academy of the West)的導師Lotte Lehmann。

班布麗的入行,起於母親帶他聆賞女低音Marian Anderson的獨唱會,這位1955年進入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黑人聲樂家啟發了他,而班布麗自己後來也與Leontyne Price、Shirley Verrett、George Shirley、Reri Grist、Martina Arroyo等同行 ,成為鼓勵黑人歌劇演唱者的一代標竿。

1958年,班布麗在大都會歌劇院年度甄選(Met National Council Auditions)中獲勝,同年巴黎首演,1960年以《阿依達》的Amneris一角,第一次登上巴黎歌劇院。接下來幾年,華格納之孫Wieland Wagner請他參演拜魯特華格納音樂節新製作的《唐懷瑟》,與Wolfang Windgassen、Victoria de los Angeles、Dietrich Fischer-Dieskau等頂尖名角同臺,結果竟招來多達200封抗議信——日後班布麗2021年接受訪問時回憶:「我記得在美國遭受的歧視,所以在德國又怎麼會不一樣呢?……我知道我必須站起來、讓他們看到我的主張。高中時,老師與雙親教我,我跟其他人沒有不同,沒有比較好、也沒有比較差,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做到自己的極致。」

不過樂評對他1961年7月23日在拜魯特的演出,大都給予正面評價。

引起注意的班布麗很快受到當時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邀請,為白宮國宴獻唱;1962年11月初登卡內基廳;1963與1964年又完成了倫敦皇家歌劇院與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初秀;1965年10月7日,他終於以《唐卡羅》的Eboli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度亮相——而他在該院最後一場全本歌劇演出,是1986年11月3日的《阿依達》,扮演的當然仍是Amneris。

大都會行政總監Peter Gelb評述,歌劇界會永遠感謝這位非裔美籍先鋒巨星。1967年,他隨雙親坐在Rudolf Bing的包廂看《卡門》,主演班布麗就成為他最早知曉的歌劇明星,這次經驗深深烙印在他年少的心靈之中,成為早期影響他追求藝術職涯的重要因素,就如班布麗以極為出色的表現,影響了數代不分種族的年輕人一樣。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