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前,請做好保命7件事

登山前,請做好保命7件事

台灣高山景致秀麗,爬過一次就會上癮,但是在登高山前,學會7件事才能保命。

1.確實做好高度適應

到了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由於空氣稀薄、大氣壓力降低,人體可利用的氧氣量不夠,會造成身體不舒服,這就是高山病。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登高山時最常見的病症,發生機率高達36%,患者會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沒胃口、疲憊虛弱、睡眠困難等。另外,有0.5~1%的人可能會出現高海拔腦水腫(走路不穩、意識改變或神智狀態改變)或高海拔肺水腫(嘴唇、鼻子無血色,出現氣喘哮鳴聲、呼吸困難、胸悶、咳血、心跳及呼吸加快),都有可能致命。

想要預防高山病,只有兩種方法,一是吃藥預防,二是妥善安排登山行程來做好高度適應。

「快速上升高度、目的地過高(尤其是夜晚停留時睡覺的高度)、曾經發生過高山症,都會增加發生高山症的機會,」攀登過70座百岳、目前正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高海拔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的急診專科醫師王士豪表示,曾經發生過高海拔肺水腫的人,如果上山前沒有先服用藥物,如:冠達悅歐樂錠(Nifedipine OROS)及丹木斯(Acetazolamide)預防,再發作的機會高達60%,而上山前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也會增加高海拔肺水腫的機會。

如果不想吃藥,登山時間也比較充裕,則可放慢上升速度、先在中海拔地區過夜,例如登玉山前先在塔塔加過夜、登雪山時住宿武陵農場或七卡山莊、登奇萊山或合歡山前先住清境農場或松雪樓,多喝水、避免飲酒,即可慢慢適應高度。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何中達表示,登山時每天爬升高度最好控制在600~800公尺,只要做好高度適應,就能降低高山症發生機率。

2.隨身攜帶雨衣、保暖衣物

很多人都知道嚴重的高山症會致命,卻忽略「失溫」的可怕。

「穿錯衣物上山很危險,」高山嚮導尼克表示,登山時要穿透氣排汗的機能衣,如果內層穿棉質衣物,外層又只是一般的防風外套,水氣排不出去,一流汗就全身濕透,很容易失溫。他提醒,衣服濕了必須儘快換上備用衣物,繼續穿著濕衣服會更冷。

失溫有多危險?根據「瑞士失溫分級系統」,體溫降到攝氏35度時會嚴重顫抖,但意識還清楚;一旦降到32度時則意識模糊、停止顫抖、逐漸走向死亡了。

為了避免失溫,就算只是輕裝攻頂,背包裡也應該攜帶下列物品:風雨衣、備用保暖衣物(用雙層塑膠袋包起來防水)、頭燈或手電筒、糧食、水。有些人會嫌帶雨衣、備用衣物很重,但這些都是預防失溫的法寶,「很有可能爬了十次山都用不到,但只要用到一次就是救你一命,」王士豪說。

3.慢性病患在登山前

應先諮詢醫師,調整用藥

得到醫師同意且充分準備後,慢性病患是可以登山的。例如輕度高血壓且近幾個月都控制良好者、穩定且輕度心臟衰竭患者可以爬山(但仍有可能會突發嚴重的心律不整),中、重度或不穩定者則應避免。

王士豪曾在玉山的排雲山莊碰過有山友裝了6支心臟支架,「風險非常高,像是在賭博!」他說,缺氧、低溫及勞動會讓心絞痛的機率增高,如果在平地就經常使用硝化甘油的人,不建議再去爬高山,因為高山上氧氣稀薄,會讓心臟負擔變大,心絞痛、心臟缺氧的情況也會更嚴重,甚至發生猝死。

慢性患者之所以登高山前要先諮詢醫師,是因為藥量有時需要調整。王士豪曾經帶一名84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登玉山,患者一路上頻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用量也加倍。

他提醒,慢性病患者登山時一定要攜帶藥物,在山上要送醫很困難,一旦不舒服,就要趁症狀還輕微的時候趕緊處置、用藥,讓症狀緩解。

4.小步慢慢走,行進間不要喝太多水

抽筋不一定是沒熱身,跨太大步、喝太多水也會害你抽筋。「腳步小、走得穩,比跨大步、走得快重要,」何中達表示,沒經驗的登山者經常會仗著一開始體力好,上坡跨大步、走很快,這樣不但容易累,也容易抽筋,他自己通常都是慢慢走,卻可以連走10幾個小時。

行進間不妨趁小休息時吃行動糧、隨時補充熱量,若等到肚子餓了再吃,體力沒辦法及時恢復;但水分的攝取則要注意,行進間不宜喝太多水,因為大量流汗再喝水,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抽筋。

「多喝水對預防高山症有幫助,但行進間喝太多水容易抽筋,所以喝水時機要調配,」王士豪說,一般登山時,一天約需要喝2~3公升的水,早上出發前可先喝700~800cc,行進間少喝,等大休息或抵達營地後,再慢慢把水分喝足。

5.登山前練深蹲、慢跑、爬郊山鍛鍊體能

登高山前的一、兩個月,就該開始鍛鍊體能了。尼克表示,登山時會使用到的肌肉群偏重在大腿、小腿,建議練習深蹲,把大腿的肌肉群練起來,下坡時也比較不傷膝蓋;還要靠慢跑訓練肺活量,至少要訓練到可輕鬆跑完3公里。

如果膝蓋不好,登山時可以穿戴護膝、使用兩支登山杖輔助,可以稍微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避免抽筋。

原本就有跑步等運動習慣的人,登高山時未必比較吃香,因為登山時需要的肌耐力比在平地跑步時更強。因此,除了深蹲與慢跑,爬樓梯(下樓改乘電梯)、爬郊山也是不錯的肌耐力訓練。

「循序漸進、把體能調適好,爬山時就不會很累很喘,還有餘裕能欣賞沿途的風景,」何中達說,把體能鍛鍊好才能享受高山之美,爬完後還想再爬下一座山。

6.和隊友一起走,不要獨攀

「獨自攀登,發生山難的機率很高,」尼克指出,山難有70~80%都是在獨攀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爬山時結伴同行很重要。

登山時,只要隊伍拉太長,人就有可能走丟,尤其下山時如果天候不佳、雲霧濃,稍不注意就容易走到岔路。何中達說,去年有幾名馬拉松好手去爬雪山,其中一位從主峰獨自下山時不慎走錯路、往志佳陽大山的方向衝,後來是靠著手錶上的GPS定位求救的。

7.手機開飛航模式較省電,求救卻沒訊號時撥打112

高山上的手機收訊不如平地好,有時候雲霧也會讓訊號不穩。如果遇到危急情況,手機卻沒訊號時,可試試看撥打緊急求救電話112,不過,最保險的還是自行攜帶無線電(事先查好登山口檢查哨及警察局使用的頻道)及衛星電話。

何中達表示,如果訊號時有時無,改傳簡訊會比撥電話好,因為手機只要一抓到訊號就能把簡訊發送出去。

高山氣溫低,電池耗電也快,這時先將手機轉為飛航模式或關機,電量可以支撐較久。根據尼克的經驗,手機如果開飛航模式,電量可以撐3天,若是一般模式,電池1天就沒電了。他也建議登山前可先向國家公園查詢哪邊有訊號點,到有訊號的地方再打開手機就好。

相關報導:

登山迷路怪譚?其實是身體在求救!

威而鋼 「治高山症」,真有其事?

燙傷撒麵粉能降溫?醫生:敷藥前得先刮層皮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