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登步島大捷鼓舞民心奠定國家安定局面

(軍聞社記者董權輝臺北三日電)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先後創下二次輝煌的決定性戰役,不僅扭轉當時危急險峻的戰局,更確保六十多年來臺灣繁榮進步的穩定發展;其一,為十月二十五日發生的金門古寧頭戰役,另一場戰役則是在六十三年前的今天所發生的「登步島戰役」。十一月三日,共軍動員超過二萬兵力搶攻登步島,在一連三天的戰役中,國軍官兵僅以八千多兵力齊心奮勇抵抗,結合海軍反擊與空軍冒雨低空偵察,誓死守住全島,終獲得最後勝利。
時間回到民國三十八年,中共竊佔大陸後,共軍繼續追擊我舟山群島、大陳島、一江山與海南島等沿海島嶼守軍。其中,在金門古寧頭戰役結束一週後,共軍於十一月三日發動舟山登步島戰役。當時國民政府為保衛舟山島,隨即將登步島列為守禦重點,派遣八十七軍二二一師從事防務,並令六十七軍與八十七軍主力,於舟山本島待命保持機動,隨時支援各離島之戰鬥。
戰爭發生初始,共軍四個營的兵力從距登步島約只有三公里的桃花島出發進犯,並以強大的火力與優勢兵力突破國軍設置的障礙和火力封鎖,至天亮前共軍已占領全島約四分之三,國軍則堅守登步島北部一隅,處境危殆。
隔日天亮後,舟山指揮部立刻增援登步島,海軍亦以艦砲猛烈的對共軍展開反擊,阻絕共軍增援並支援島上國軍作戰;我空軍也連續出動P-51、B-25等戰機,猛烈轟炸共軍在登步島及桃花島陣地,並阻斷兩島間交通,迫使登步島上共軍處於孤軍作戰劣勢。
十一月五日國軍因海軍的運補,獲得舟山本島源源不斷的增援,局勢發展因而對國軍逐漸有利;反觀共軍因無法再抽調部隊增援,後繼無援;登陸的共軍受到我海空軍增援猛烈轟炸,終於損失殆盡,並於六日清晨戰敗逃回桃花島。至此,登步島戰役國軍獲得勝利。
在登步島戰役中,國軍有一千九百一十九名官兵壯烈犧牲、九百多名官兵負傷,但他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不僅造成共軍傷亡約三千七百人、被俘虜達一千五百餘人,更讓登步島戰役成為繼古寧頭戰役後,再次扭轉國軍在大陸敗退頹勢的關鍵,不僅在當時鼓舞了全國民心士氣,更奠定國家內部的安定局面,進而能持續強化國力、發展建設、振興經濟,更對於今日國人能安心享有富足安樂的生活,功不可沒。為紀念這場光榮戰史,前身為六十七師的陸軍裝甲五八四旅特以「登步」為隊名。
對於國軍的英勇表現,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曾在登步島烈士墓碑上題字曰:「登步復登步,踏進中原路,再造新中國,靈兮其永護,香放自由花,圍繞英雄墓。白骨黃土,千古流芳,沖天浩氣,日月爭光。」
展望未來,全體國軍官兵都應以前輩先烈為典範,將國軍的光榮永遠傳承下去,在「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的堅實基礎上,忠誠的「守護臺灣」,維護國人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確保國家安全與民眾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