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雙循環 專家提1+3+2

大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提出十四五雙循環戰略的「1+3+2」結構性潛能框架。「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大陸的中速高品質發展打開空間。他強調,今後5到10年,這個範圍能提供70%至80%的成長潛能。

「3」是指在實體經濟方面,要補上經濟循環過程中新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礎產業效率不高的短板,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行政性壟斷,競爭不足,補這個短板是要給全社會降成本;二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的短板,今後10到15年,中等收入群體應該力爭實現倍增,就是由現在的4億人增加到8至9億人;三是基礎研發能力不強的短板,基礎研究源頭創新是內循環中的「卡脖子」的環節。這個環節補上後,才能有效的應對外部卡脖子的問題,中國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

「2」是指以數位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劉世錦強調,上述結構性潛能在今後5至10年都能起作用,但現在不同程度的受到體制機制政策的束縛,所以應該透過更大力度、更有實效的改革開放使這些結構性潛能「變現」。

劉世錦呼籲,十四五期間要把全社會的就業指標做好,還應該採取一些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全域性指標,包括居民人均收入、物價水準、宏觀槓桿率、全要素生產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等。

他認為,大陸在全球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和競爭中要發揮引領作用,大陸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宣導者、維護者,在全球市場體系發展競爭中,現在不能落在後面,也不能擠在中間,應該站到前列,占領制高點,起引領作用。他建議,打出「三個零」這張牌: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這個推行很不容易,但是把這個牌打出來,就站上了國際博弈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