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美台關係的成本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於17日來台,成為自1979年美台斷交後來台的國務院最高層級官員,象徵美台關係的提升,但也對於美中台關係持續產生明顯的衝擊。

柯拉克來台訪問反映出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及川普個人的總統選舉策略。就前者而言,川普政府目前採取遏制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在印太地區推行「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強化與美國的盟邦及符合其戰略利益的國家共同遏制中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也發表演說,要聯合與美國意識形態相同的國家共同制衡共產中國的向外擴張。台灣在戰略價值及意識形態上均符合美國的對中戰略,因此成為美國欲拉攏的對象。

就川普的選戰策略而言,也是以批判及對抗中國為主軸,台灣議題則是北京非常重視的核心利益,川普政府也深知如果強化與台灣的關係必可引來中方的批評與反制,激化美中的摩擦關係,可為其選戰添加柴火。

雖然川普政府支持台灣,但在提升層級上仍需克服客觀的障礙。之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來台仍可說是川普政府主動的作為,用以刺激大陸、凸顯台灣的防疫成功及反批大陸對於新冠疫情的隱瞞及擴散責任。此次主管經濟成長的美國次卿來訪則是在民進黨政府宣布開放美豬美牛之後,移開了過去美台經貿關係發展及協商的主要障礙,柯拉克來訪可視為美方對於民進黨政府的犒賞,並且打鐵趁熱進一步推動其他美方更關心的美台合作議題。

由此看來,與美國發展進一步的經濟及官方關係,並非白吃的午餐,台灣必須先付出一定的成本。民進黨政府也深知要先同意美豬進口的必要性及困難性,因此才由蔡總統宣布此一棘手的決定,期望降低民眾的反彈程度,目前看來此一決定仍未能完全消弭政治的負面效應。此也正是蔡總統在歡迎柯拉克的晚宴上所說,為了發展美台關係,「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

或許是因為有之前開放美豬美牛的紛擾之鑑,柯拉克此行並未立即舉行台美正式的「經濟與商業對話」,而是採取「會前會」先交換意見,美方也在午宴中邀集台灣相關科技業者就供應鏈議題進行溝通。美方此一作法也顯示務實之處,因為美台經貿議題涉及多面向,雙方立場未必相同,在倉促的行程中進行正式對話未必會形成共識,不如先意見交換為未來鋪路。

此舉也顯示,美台經貿協商的議題可能相當敏感,雙方不願意讓議題先行曝光,避免招致輿論的反對,也可能涉及在產業供應鏈上要台灣配合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台灣未來要付出的成本絕不只開放美豬美牛這一樁。

而柯拉克來訪也立即牽動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共軍近日均在台海上空對台進行針對性的挑釁,這也是發展美台關係台灣必須付出的政治及安全成本。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